1.谓礼射及习射。《周礼·夏官·司弓矢》:“恒矢痹矢,用诸散射。” 郑玄 注:“二者皆可以散射也,谓礼射及习射也。”
2.指光线、声音等由一点向四周发射、传送。 茅盾 《子夜》一:“从屋子里散射出来的无线电音乐在空中回翔。” 杨朔 《征尘》:“电灯,因着电力的不足而散射着黄橙橙的光线。”
光线(或声束)通过有尘土的空气或胶质溶液等媒质时,部分光线(或声线)偏离原方向而分散传播的现象。例如因空气中含有烟尘,所以室内可以看见从窗户小孔射入的太阳光束,夜间可以看到探照灯的光芒。除光的散射外,粒子(如电子α粒子等)束在直进过程中,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部分粒子偏离原方向前进的现象,亦称散射。[1]
光线通过有尘土的空气或胶质溶液等媒质时,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都要发生散射。
光束通过不均匀媒质时,部分光束将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从侧向也可以看到光的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弹性散射(涉及极微小的能量转移)主要有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 图1 散射
①引起光散射的原因是传播中的辐射受到局部位势的作用。
②一般由光的散射的原因不同而将光的散射分为两类:
a.丁达尔效应。颗粒浑浊媒质(颗粒线度略小于光的波长)的散射,散射光的强度和入射光的频率的关系不明显,散射光的频率和入射光的频率相同。
b,分子散射。光通过纯净媒质时,由于构成该媒质的分子密度涨落而被散射的现象。分子散射的光强度和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但散射光的频率仍和入射光相同。
③瑞利定律。散射体为光的波长的十分之一左右,散射体的形变不再重要,可以近似为圆球。对入射光散射所遵循的规律是,散射光和入射光频率相同,散射光的强度和散射方向有关,并和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按这一定律,高频光的散射比低频光要强得多,如太阳光中蓝色光被微小尘埃的散射要比红色光强十倍以上。晴朗的天空之所以呈浅蓝色,就是大气散射太阳光的结果。大气的散射一部分来自悬浮的尘埃,大部分是密度涨落引起的分子散射。按瑞利定律,太阳光中的高频成分更多地被散射掉了,在直射的太阳光中剩余较多的是低频成分。所以天空呈现蓝色。
旭日和夕阳呈红色。这是因为早晚阳光以很大的倾角穿过大气层,经历的大气层要远比中午时大得多,所有频率较高的绿光、蓝光等几乎朝侧向散射,仅剩下频率较低的红光到达观察者(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有尘埃,更增强了散射作用)。
非弹性散射包括布里渊散射,拉曼散射,康普顿散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