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 赵元任各个时期的照片
1892年11月3日,赵元任生于天津。[1] 父亲衡年中过举人,善吹笛。母亲冯莱荪善诗词及昆曲。
1900年,8岁,回到老家常州青果巷,在家塾二中读书。[1]
1906年,14岁,进常州溪山小学。[1]
190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成绩优异[1] 。
1910年7月,清廷游美学务处在北京招考第二名被录取(这次招考共取正榜70名)。同年8月赴美,入康奈尔大学学习数学。[14] 选修物理、音乐。
1914年,获理学士学位。
1915年,入哈佛大学主修哲学并继续选修音乐。[15]
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青年赵元任
1919年,在康乃尔大学物理系任教。[15]
1920年,在清华大学教授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课程。[15]
1920年冬天,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赵元任为其担任翻译。[15]
1921年6月1日,与杨步伟结婚。[15]
1921年,赵元任夫妇到了美国,赵元任在哈佛大学任哲学和中文讲师并研究语言学。[1]
1925年,回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物理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中国现代方言、中国乐谱乐调和西洋音乐欣赏等课程。[1] 他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称为清华“四大导师”。
1928年,作为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进行了大量的语言田野调查和民间音乐采风工作。[1]
1938年~1939年,在夏威夷大学任教,在那里开设过中国音乐课程。[1]
1938年至1941年,在耶鲁大学任教。之后五年,又回哈佛任教并参加哈佛、燕京字典的编辑工作。[1]
1945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学会主席,又被选为美国语言学会(LSA)会长。[4]
1946年6月至7月,赵元任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备会议;7月,与周培源、吴大猷一起参加纪念牛顿诞辰300周年纪念活动,其间,赵元任加入美国国籍。11月在巴黎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大会,并选为该会议副主席。[32]
1947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拍电报请赵元任出任南京中央大学校长。赵元任回电:“干不了。谢谢!”[32] 同年,赵元任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教授中国语文和语言学。[7] [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