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聚酯薄膜,由可导电的特制油墨、金属载流条经加工、热压在绝缘聚酯薄膜间制成。工作时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送入空间,使人体和物体首先得到温暖,其综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对流供暖方式。低温辐射电热膜系统由电源、温控器、连接件、绝缘层、电热膜及饰面层构成。电源经导线连通电热膜,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由于电热膜为纯电阻电路,故其转换效率高,除一小部分损失(2%),绝大部分(98%)被转化成热能。
电热膜不能直接用于地面辐射供热,需要外加专利的PVC真空封套,才能用于地面采暖,保证使用效果和寿命。
电热膜
北京市三部门关于发布《北京市禁止使用建筑材料目录(2018年版)》的通知
根据《关于发布<北京市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建筑材料目录(2014年版)>的通知》(京建发〔2015〕86 号),从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无安全接地的低温辐电热膜,民用建筑工程禁止使用。[5]
电热膜发展潜力巨大,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电热膜采暖方式不耗水、不占地、开关自主,节能节材,符合减排低碳的政策导向,发展前景广阔。有专家预言,该技术标准的推出不仅意味着环保经济的电热膜采暖将更快走进千家万户,而且意味着电热膜采暖产业的振兴,意味着采暖行业低碳式发展春天的来临。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低温辐射电热膜》发布实施暨标准化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后,并于2011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顶级媒体中国之声对正式实施的《低温辐射电热膜》进行了特别的报道,称其为我国电热膜行业第一个产品性能标准,单位为标准化示范基地。电热膜采暖具有不耗水、节能、节地、省材、环保、任意开关调节、便于分户计量等优点、符合低碳方向。
电热膜[1] 按照发展阶段及应用模式,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1)电热棚膜:第一代电热膜,铺设于屋顶;
(2)电热墙膜:第二代电热膜,铺设于墙面;
(3)电热地膜:第三代电热膜,铺设于地面。
相对于前两代电热膜,第三代电热膜具有施工简单、受热均匀、健康保健(足暖头凉,符合养生学)等独特优势。
电热膜按外观形状分类最常见的有三种规格:50cm宽度,80cm宽度,100cm宽度
电热膜按功率分一般有两种规格:
220瓦每平米 400瓦每平米 220瓦电热膜属于低温电热膜,主要应用于地暖行业;
400瓦电热膜属于高温电热膜,主要用于除地暖以外的方面,温度最高可以到达70多度,用于印刷烘干,药物烘干等。
1、《低温辐射电热膜》(JG/T 286-2010)已经于2011年1月1日开始颁布实施,为我国低温辐射电热膜行业首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