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安康号称“群夷之国”,至商周时属庸国。西晋时设安康县,治所在今汉阴县。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在金州设西城县,首置汉中郡,设在西城。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改安阳县为安康县,“安康”之称始于此。[83]
安康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部落存在。[10] 夏代,安康属梁州管辖。商周时期,安康处与巴、蜀、庸、楚、秦各国文化交汇之地,安康是庸国封地,史称“上庸”。[11] 战国时期,安康归属楚国。[10]
秦统一后,安康归入汉中郡管辖。楚汉相争之际,刘邦定汉中,安康成为刘邦的封地。[10] 三国时期,安康地区被曹操分为西城郡;魏、西晋归属魏兴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更名为安康县。南北朝时,安康先后称直州、金州。[11]
隋朝建立后,重新设置西城郡,其辖区与今安康地区大致相似。唐朝又恢复金州名称。五代沿袭唐朝体制,金州先属于前蜀,后属于后蜀。北宋初年,金州属京西南路。淳化五年(994年)设置京西路安康郡(金州),管辖西城、安康(今汉阴)、平利、洵阳、石泉五县。南宋时期,安康是宋金之间的主要战场。元朝时期,金州隶属陕西行省,归兴元路(治汉中)管辖。金州管辖平利、洵阳、汉阴、石泉四巡检司。元时的金州领地与现安康地区相当。[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