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首螈[Diplocaulus]
目:游螈目;
科:盗首螈科;
俗名:两栖动物;
时代:二叠纪;
笠头螈,也叫盗首螈是生活在二叠纪中一种形状古怪的两栖动物。它的身体细扁,长约60厘米。头部象三角箭头向左右枝出,比身体还要宽,因此形状十分奇怪。它双眼在身体上侧,口在下面。它有长尾便于游水。笠头螈比引螈或者双椎螈更善于游泳。它四肢软弱,各有五趾,经常在泥岸上瞌睡。 盗首螈
笠头螈属于壳椎类中的游螈目。游螈目是壳椎类中数量、种类和形态都最为多样化的家族。它们在石炭纪后期开始向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体形细长的鳗鱼状或蛇形两栖动物;另一支则身体和头骨都向着扁平而且宽阔的方向发展,就像笠头螈,头骨侧面和顶盖部分的骨骼向侧面极度生长,以至于头骨的后部好像向两侧长出三角形的“角”一样,而且使整个头骨的形状像一顶斗笠,因而被命名为“笠头螈”。
盗首螈是生活在二叠纪中一种形状古怪的两栖动物,大约生活于2.7亿年前,栖息地是如今的美国德克萨斯州。盗首螈1米长的两栖动物,大约生活在2.7亿年前。长得像大蜥蜴,但有一个飞镖头,两个小眼睛在前端,两边有翅膀。古生物学家还不确定这种奇异造型的功能,可能是在水里游泳比较方便,或者是让猎食者觉得不好下口。
盗首螈是一种两栖动物,头骨扁平,两侧突出像角一样。盗首螈长到最大的时候,大约60厘米,两边的角也会成比例长大,头的前方长有小小的嘴。[1]
它们身长大约1米左右,猛一看,很像大蜥蜴。但仔细看,你会发现它们的头部扁扁的,不像其他两栖类的动物是圆圆的小脑袋,而且。最奇怪的是。它们尖尖的脑门,两边是夸张的尖角形状,整个脑袋形状像极了一种回旋镖,又像是戴上了一种特制的斗笠。
这种镖形的头部不光光是为了扮酷,它还充当了一定的“游泳圈”的功能。当盗首螈在水上游动的时候,扁平宽大的头部漂浮在水面上,会产生比一般的两栖动物更大的浮力,依靠这种浮力盗首螈可以轻松地实现水上漂的轻功绝技。而且,盗首螈还长着一条细长的尾巴,这是盗首螈在水面上快速游动时候的动力来源。这样的身体结构让盗首螈在两栖动物界也赢得了“水上飞”的美名。[2]
北美洲、北非
产地 盗首螈生活在河流与湖泊中。
附注 镖形颅可能具水翼的作用,当向上倾斜时,它产生的浮力使动物能露出水面。
在石炭纪和二叠纪还曾经生存着一类牙齿没有迷路的原始两栖动物,被归为壳椎亚纲。壳椎类多体型较小,非常特化,其中包括一些相貌奇特的成员,如石炭纪的dolichosoma完全没有四肢,而二叠纪的笠头螈diplocaulus有着独特的三角形的头。古生代结束时壳椎类全部灭绝,是否留下了后代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