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的词义
推的字形演变
《说文·手部》:“推,排也。”《玉篇·手部》:“推,排也。《易》曰:‘刚柔相推。’”《广韵》、《集韵》所释同上。《一切经音义》卷第六“推排”条下云:“《苍颉篇》:‘推,前也。’”又《集韵·灰韵》:“一曰前也。”[2]
(一)“推”即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4] ,例如:
①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②丑父寝于解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同上)
古代战车一般有三个人,位于右边的是车右,或叫参乘,为大力士,其职责是警卫,如果战车遇到障碍无法前进时,需要下车推车。上所举《成公二年》的两处“推车”都表示用力使车移动。[2]
又如:
③夫二子者,或挽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左传·襄公十四年》)
例③是讲臧武仲对身边的人说,卫国国君一定能够回国,因为他身边的子展、子鲜两位辅臣说话非常通情达理,一者“挽”,一者“推”,故可回国。这里“挽”、“推”并举,前者为拉之使进,后者即推之使前,都侧重指位移的结果。[2]
(二)把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4]
①孟春之月门天子亲载耒耜,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侯九推。(《礼记·月令》)
②脱不得要自己掏火,自己打水,上碾子,推豆腐。(《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4]
“推”的偏旁为提手旁,人手向前用力,把物体向前移动,是最顺势的,所以引申出向前移动之义。
(三)推广;推行。
①推而放诸东海而准。(《礼记·祭义》)
②夫推而不可为之势,而不修道理之数,虽神圣人不能以成其功。(《淮南子·主术训》)
③王即位,遂推而行之,人情大悦。(唐·韩愈《顺宗实录二》)
④宣王能用仲山甫,推其类以新美天下之士,而后人才复众。(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书》)
例①,孙希旦《礼记集解》:“推,谓其进不已。”
例②,高诱注:“推,行。”[4]
事物被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便是动作上的“行”;移动的过程是持续的,其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就是空间上的“广”,所以引申出推广、推行之义。
(四)按顺序更换,推移。
①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易·系辞下》)
②七十二候循环推,天官玉琯灰剩飞。(唐·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闰月》)[4]
事物的移动不会是跳过中间环节的瞬间移动,而是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再从另一处移动到下一处,是有次序地不断地移动,所以引申出推移之义。
(五)荐举;推选。
①上弗援,下弗推。(《礼记·儒行》)
②让于是推密为主。(《隋书·李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