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上一般将大脑皮质分为6层,由外向内依次为分子层、外颗粒层、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节细胞层和多形层。大脑皮质的神经元类型分为锥体细胞和非锥体细胞两大类。进入大脑皮质的传入纤维主要有两种:
1、非特异传入纤维,一般起自丘脑中线核群、板内核群、丘脑网状核等,进入皮质通过各层时均可发出分支,但以第2、5层为主;
2、特异传入纤维,起自丘脑腹后核(至感觉皮质)和腹外侧核(至运动皮质)。根据大脑皮质各部的细胞类型和排列,各层的厚度以及纤维的疏密,可把大脑皮质划分成若干区域。已有多种划分方法,但在基础和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的是划分为47区的Brodmann分区法。
随着人类进化,大脑两半球及各叶有着很复杂的发展和分化,两侧大脑半球也不完全一样,一般右利者以左侧为优势半球。
额叶位于中央沟之前,侧裂之上。额叶损害的症状主要为随意运动、语言表达及精神活动障碍。
额叶外侧面包括:运动区、运动前区
额叶外侧面损害运动区的破坏性病变:产生对侧躯肢瘫痪,常为上肢瘫或颜面、上肢瘫,手部受累较上肢近端肌为严重,肌张力不增高。如病变累及运动前区则瘫痪肢肌张力增高。刺激性病变产生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如抽搐持续于某部分肌肉,则称为持续性部分性癫痫,如抽搐按皮质代表区的次序发展则称为乍克森癫痫。运动抑制区兴奋时可使活动中的肢体停止运动。运动前区病变产生对侧面部和肢体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可伴有轻度瘫痪,强握、摸索、吸吮反射释放,可出现运动性失用。如左侧病变则产生双侧上肢的运动性失用。眼球同向偏斜运动区受损产生双眼向对侧的联合运动障碍。破坏性病变产生眼球向病灶侧凝视;刺激性病变则眼球向对侧凝视。由于额桥小脑束受损尚可出现对侧肢体共济失调的症状。主侧半球额下回后部岛盖区病损产生运动性失语,常伴失写,可伴有或不伴有面、唇与舌的失用,也可出现左手失用。任一侧前额叶受损时可出现精神症状,表现有情绪轻度增高,欣快、多语、戏谑玩笑、缺乏机智,适应性困难,主动性丧失等。双侧前额叶病损症状更为明显,表现情感淡漠、记忆力减退、智能障碍,行动迟缓、意志缺失、组成典型的淡漠无情-运动不能-意志缺失征群,重者甚至缄默不动、木僵状态,并有各种类型的强握、吸吮反射、步态障碍,小便失禁等。
额叶内侧面损害:侧额上回后部及叩带回前部受损时可产生大小便失禁,早期出现尿频、尿急,患者能感知;但如病变扩大侵及额叶前部时,对尿失禁可无感觉。旁中央小叶病变产生对侧下肢瘫痪,以足部为重,膝关节以上肌力多不受损,癫痫发作多从足趾抽搐开始,该区病损时也出现排尿、排便障碍。旁中央小叶前方为辅助运动区(图5)系外侧面运动前区在内侧面的延伸,产生的症状与运动前区相仿。叩带回病损时还可发生血压与心率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