鹃隼属的鸟类共有5种28个亚种,是一些中小型猛禽,其中褐冠鹃隼、凤头鹃隼和黑冠鹃隼头顶枕后具长羽冠,羽冠有2~3道黑纵纹,羽端白色。上体深色,背和肩羽缘颜色的深浅略有不同;飞羽具宽阔的暗灰色和黑色横斑;尾淡褐色,间以黑色横斑及宽阔的近端斑。喉白,胸部羽色是大小不同的白色或浅灰色,下体余部满缀宽阔的淡红褐色和白色横斑。[1] 凤头鹃隼
共5张 鹃隼属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中国香港地区、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印度洋,包括马达加斯加群岛及其附近岛屿。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2] [3] [4] [5] 褐冠鹃隼
栖息于山地森林、林缘地区、平原低山丘陵和高山森林地带,也出现于疏林草坡、村庄和林缘田间地带。常单独活动,有时也有3—5左右的小群活动。常在森林上空翱翔和盘旋,间或作一些鼓翼飞翔,活动极为悠闲,有时也在林内和地上活动和捕食。性警觉而胆小,但有时也显得迟钝而懒散,头上的羽冠经常忽而高高地耸立,忽而又低低地落下,好象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都非常地敏感。活动主要在白天,特别是清晨和黄昏较为活跃。通常单独活动,主要在白天,尤以早晨和黄昏较为频繁,叫声低沉,常出没于茂密的森林中,在天空中翱翔,飞速缓慢。主要以蜥蜴、蛙、蝙蝠、昆虫和昆虫的幼虫等小型动物为食,也特别爱吃蝙蝠以及鼠类等小型脊推动物。[1] 黑冠鹃隼
黑冠鹃隼2
(5种,28亚种)[1] 马岛鹃隼
一、西非鹃隼 Aviceda cuculoides (3种)
二、马岛鹃隼 Aviceda madagascariensis (3种)
三、褐冠鹃隼 Aviceda jerdoni (5种)
四、凤头鹃隼 Aviceda subcristata (1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