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是法国第二大全国性日报,是法国在海外销售量最大的日报,在法语国家地区颇有影响,其发行范围不局限于法国,欧洲、北美以及大多数非洲国家都有它的订户,国际知名度颇高。主要读者是法国和法语国家地区的政、经、知识界及专业人士。外界普遍认为该报的政治立场为中偏左。
法国《世界报》是法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创办于1944年,主要读者多为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社会精英人物,可以说是法国最有威望的报纸。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法国贝当政府与纳粹政权合作。所以,二战之后法国新政府希望开办一份在国内外受到尊重的法国报纸,重塑法国的形象。 该报创刊于1944年10月,前身为《时报》(Le Temps)。后者在二战前曾是最著名的上层社会报纸之一。
法国著名抵抗运动记者于贝尔·伯夫-梅里(Hubert Beuve-Mery)在戴高乐的协助下接收了《时报》,联合30多名年轻记者创办了《世界报》(Le Monde)。伯夫-梅里为这份新报纸确定了四大原则:国际视野、保持质量、维护独立、信守承诺。“维护独立”成为该报原则的核心,伯夫-梅里宣称要做一份“独立于政治党派、金钱力量和宗教势力”的报纸。1944年12月18日创刊号上第一篇社论宣布了他们的新闻理想:“本报的第一个宏愿就是保证读者得到明确、真实和尽可能迅速、完整的新闻。”《世界报》是法国唯一独立自主编辑发行的主要报纸,产权为报纸人员合作所有。 世界报
该报内容全面,信息量大,报道严肃,深层报道和评论、政要专访比较多,措辞讲究。其国际时评言简意赅,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颇受各方关注。
法国总统、总理、外长常在该报发表独家谈话,外国元首和政经界人物也常接受该报记者采访。该报政治倾向“中左”,在国际问题上反映法政府立场。该报拥有近200编辑记者,在全球十余个大城市派驻有记者。
1944年创办时,戴高乐要求该报“无论在法国还是在世界上都具有参考价值”,伯夫-梅里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报纸在60年如一日,办得极为严肃,版面紧凑,没有照片,由少量图表和漫画,广告较少。该报对时事的评论水平很高,文字考究,在国际上颇有声望。该报每天83个版,读者对象为高层知识界和专业人员,但其发行范围并不局限于法国,欧洲,北美以及大多数非洲国家都有它的订户。发行量大体保持在30~40万分的水平上。2003年《世界报》进行改版,从严肃转向活泼,开始采用照片,而且数量较多,从单色转为彩色,字体加大13%,文章数量减少,图片增多,使报纸更贴近读者。在2002年,发行量曾接近60万份:但在2005年,《世界报》的发行遭遇了“滑铁卢”,只有32.4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