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在大气中、地面上出现许多可以观测到的物理现象。在中国气象局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将这些可观测到的物理现象分为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它现象等5类计34种。
雨(rain):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晰可见,强度变化较缓慢,落在水面上会激起波纹和水花,落在地面上可留下湿斑。 阵雨(showery rain):开始和停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液态降水,有时伴有雷暴。
毛毛雨(drizzie):稠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下降情况不易分辨,看上去似乎随空气微弱的运动飘浮在空中,徐徐落下,迎面有潮湿感,落在水面上无波纹,落在干地上只是均匀地润湿,地面无湿斑。
雪(snow):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常缓缓飘落,强度变化缓慢。温度相对较高时多成团降落。
阵雪(showery):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持续时间短促、开始和终止都较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降雪。
雨夹雪(sleet):半融化的雪(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阵性雨夹雪(showery sleet):开始和停止都突然、强度变化大的雨夹雪。
霰(graupel):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由直径约2~5 毫米的白色不透明的球形或锥形的颗粒组成,下降时常呈阵性,落到硬地面常反跳,松脆易碎。
米雪(snow grains):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由直径小于1 毫米的白色不透明的扁长形冰粒组成,落到硬地面上不反跳。
冰粒(ice pellet):又称冰丸。天气现象中的固态降水现象。由直径小于5 毫米的透明的丸状或不规则的粒子组成,较硬,落到硬地面上反跳。有时内部有未冻结的水,如被碰碎,则只剩下破碎的冰壳。
冰雹(hail):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态不规则的固态降水,内核一般不透明,外面包有透明的冰层,或由透明的冰层与不透明的冰层相间组成。大小差异大,大的直径可达数十毫米。常伴雷暴出现。
露(dew):地面凝结现象中的一种。温度高于冰点时,水汽在地面及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易在夜间形成。
霜(frost):地面凝结现象中的一种。温度低于冰点时,水汽在地面及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