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舆论准备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11月,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1954年1月,中国科学院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第204次政务会议批准;6月,中国科学院开始筹备物理学数学化学部、生物学地学部、技术科学部和哲学社会科学部。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正式成立。[86]
1981年夏,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在长春召开学部大会,提出了关于成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问题,当即责成学部常委中的张光斗、吴仲华、罗沛霖和师昌绪对其成立的必要性和初步方案进行讨论。随即在友谊宾馆开了几天的会,大家一致认为成立这一组织是必要的,并写了一个报告上报中央。[6]
1982年9月17日,以张光斗、吴仲华、罗沛霖和师昌绪四个人的名义在《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实现四化必须发展工程科学技术》的文章,文中主题是为何必须大力发展工程科学技术和在中国如何大力发展工程科学技术。之后人民来函、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们时有动议转送中国科学院,不是要求成立中国工程科学院,就是建议扩大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的名额。 中国工程院
1983年,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一分为二,第一技术科学部由李薰兼主任,第二技术科学部由王大珩做主任。不久,两个学部又合二为一,但学部委员增选配额仍按两个学部看待。[6]
20世纪80年代中,在第一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刘翔声的支持下,由金属所组织力量先后编辑出版了两本有关国外工程院及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