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报》最早由俄国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托洛茨基(Троцкий)于1908年10月3日创建于奥地利维也纳,针对俄国工人发行。早期的《真理报》为避免沙皇政府的新闻管制,全部在国外刊印,再偷运入俄。编辑人员除托洛茨基本人外,在不同时期还曾包括维克托·考普(Victor Kopp)、阿道尔夫·越飞和马特维·斯科别列夫(Matvey Skobelev),其中越飞和斯科别列夫家境富有,是报纸的主要财政来源。
建报之初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而托洛茨基本人则自称“非派系党员”,所以他领导下的《真理报》致力于团结党内各派,编辑审稿时总是竭力回避那些容易在俄国流亡国外人士中引起分裂的话题,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俄国工人感兴趣的问题上。这一时期的《真理报》接近工人,内容生动通俗,在俄国国内相当受欢迎。
1910年1月,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召开了一次罕见的全体会议,党内各派的代表均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起草并暂时地通过了一份旨在重新团结全党的协议。协议中确定托洛茨基的《真理报》从此从社会民主工党中央获取资金,并成为党的一个中央机关。党内布尔什维克派主要成员、列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杨诺夫)的密友列甫·波里索维奇·加米涅夫(Лев Каменев)的也被选为编辑部成员。但同年8月,党内纷争再起,迫使加米涅夫退出了编辑部。1912年4月22日,维也纳《真理报》宣告停刊。
1910年1月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和解失败后,布尔什维克派于同年12月回到沙皇政府治下的俄国圣彼得堡,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合法周刊——《明星报》(Звезда,英文字译 Zvezda)。1912年1月18日在布拉格举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会议上,布尔什维克(多数派)与孟什维克等其他派别正式决裂,会议上还决定将当时已是每周出版三期的《明星报》改为日报。
布尔什维克最终在1912年4月22日实现了他们的计划——在这一天作为日报的《真理报》在圣彼得堡开始合法出版。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尽管受到沙皇政府的审查,《真理报》仍然可以合法地发行,直到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才被当局彻底关闭。
由于频繁受到警方骚扰,《真理报》在两年之内曾8易其名,
Рабочая правда (《工人真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