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古代绘画,崇尚写实,求形似,是以工整者多;至唐王维创水墨画法,尚意轻形,题材由人生转变为描写自然,大致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因而画法有工笔与写意之分。 工笔画(通翰斋)
人物画由来最久,晋代以下,顾陆展张均为巨匠,唐阎立本曾写历代帝王像,画法工致,敷色浓重,除人物衣饰外,更表现其性格气质,乃奠定唐代人物画之完美成熟境地。迄后吴道子、韩干、周昉均有极高造诣;至宋李公麟用白描画法,笔法棉密细致;仍为工笔画;明仇英摹古而不泥古,别具飘逸华丽之风格。其画法先行定位,勾勒轮廓,分别填色,粉黛互用,青绿朱砂等重色,须敷至五六层,始能均匀,而后以汁绿西红等染出阴阳向背,再钩出轮廓线条。甚至敷金涂银,以达成华丽庄严之致。君友会王爱君美术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工笔山水画首推唐大小李将军,而后历代均有高手,画风金碧辉映,仍为轮廓填色之法;唯同于人物画者,为极尽富丽之致。然易流于刻画耳。
工笔花鸟画,五代黄荃,钩花填色,画法略同于山水人物,均富丽工巧;同代徐熙,独创没骨画法,不用勾廓,直接以色彩染出物象之形态与神韵,表达精致,清新脱俗,时人称谓骨气风神冠绝古今。由于画法较简,后代之写意画法,实受其影响甚巨。其后历代工笔花鸟画,大致不出此限,至清恽南田用徐法而更创新意,工笔花鸟画大盛矣。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又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此见于《圣朝名画评》 :“广政中昶命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其年冬昶将出猎,因按鹰犬,其间一鹰, 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1] ” 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开来。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的《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 彭铭利(当代工笔人物领军人)《八十七神仙卷》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如陈之佛所作秋艳图。 共18张 工笔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