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经济学指的是,当你在失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那些往日的缠绵和情话无非是沉没成本,理性的决策者不该再考虑过去,关键是以后怎么做才能取得最佳效益;当你沉浸在恋爱的快乐之中,你是否考虑过经营这场恋爱的机会成本,你选择了她而非她,那么那个你没选择的她,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恋爱经济学

假设条件,谈恋爱的人是经济人,且对恋爱存在一定的评价标准,如下:

1、最为首要的一个模型自然是成本与收益的衡量。通过爱情得到的收益是大于付出的成本的。这一条件是爱情存在的基础条件。

2、谈具体一段恋爱的收益要大于谈其他恋爱,或者是单身的收益。

3、分手所承受的痛苦要大于继续在一起所忍受的痛苦(即付出的成本)。

在恋情刚开始时,即使收益很小,成本很大,但只要收益为正,仍有开始的可能。而当双方开始衡量成本与收益时,这段恋情已经开始趋近于理智与稳定,此时是最符合经济学的阶段。

当开始衡量第二个条件时,恋情已经亮起了红灯,恋人此时已经有了二心,开始寻找更好的归宿。但只要找不到更好的归宿,那么仍然继续这段恋情的可能仍很大。当进入到考虑分手所承受的痛苦的阶段时,已经到了最后一个阶段。

一旦得出的结论是“长痛不如短痛”,那么这段感情也到了结束的时候。如果此经济人属于害怕痛苦的类型,那么很可能就出现身边常常见到的不开心仍要在一起的案例。

1、爱情让人目光短浅,眼前的情况很容易影响他们对未来长期的预期,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

2、人一生体验的爱情极其有限,往往第一段又特别美好。很容易出现“此生非此人不嫁(不娶)”的非理性行为,从而影响决策。

3、虽然假设恋人是经济人,但一般情况下恋人会为对方着想,从而扭曲自己的成本收益曲线,从而作出非最优决策。

4、恋情是双方甚至多方共同影响的事件。即使自己作出了正确的决策,但可能因为对方的错误决策而最终导致总体的非理性。

5、即使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但人生只有一次,并不存在任何检验的机会。从而不能肯定这就是最优决策。

虽然尝试用经济学的理论解释恋爱,但因为此评价标准因人而异,不存在对比可能性,且无法衡量是否最优。所以最后只得用非理性的方式来给出结论:“选你所爱的,爱你所选的。” 恋爱经济学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J·巴罗在他的评论集《不再神圣的经济学》序言里便开宗名义地宣布:“我认为任何社会行为,包括爱情,都受经济推理的支配。”当你在恋爱中不再感到快乐,为是否离开对方在道德天平上摇摆时,经济学家会帮你分析:在你消耗了宝贵的稀缺资源(时间和金钱)的同时,你所感到的快乐和幸福,也就是福利,却没有成比例增加。资源被直接或潜在地浪费,这才是最大的不道德。

相关查询: 经济学 不能自拔 无非是 决策者 再考虑 沉浸在 考虑过 机会成本 function page.initImgBorder window.page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4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608秒 内存2.8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