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参赞主要承担所在国与派遣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协调工作,包括:
策划实施文化推广项目,如2017年中国驻孟加拉国文化参赞陈霜组织的"梦想中国"绘画比赛、"想唱就唱"中国歌曲大赛等[3]
促进艺术团体互访,如2024年智利驻华文化参赞法比安·托特推动两国艺术家交流计划[4]
维护文化外交官专业网络,2025年多位前文化参赞在北京大学研讨会上分享国际传播经验[5]
2024年10月,中国驻外文化参赞王思平、崔明峰在上海获颁"演艺大世界品牌出海计划"特聘指导专家聘书,该聘任旨在通过专业外交渠道提升中国演艺品牌国际传播力[1] 。在2015年第三届驻华外交官"文化中国行"活动中,俄罗斯、奥地利等多国文化参赞赴内蒙古考察,推动民族艺术国际交流[2] 。
文化参赞常需应对驻在国特殊环境:
健康风险:驻孟加拉国参赞陈霜因当地水质问题导致牙齿严重受损(截至2017年数据)[3]
安全危机:2017年孟加拉国发生恐怖袭击时,陈霜采取紧急预案保护佛教领袖安全[3]
家庭挑战:外交官普遍面临长期与家人分离的工作常态[3]
2025年学术会议上,资深文化参赞提出:
建立文化传播效果科学检测机制(舒晓建议)[5][6]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白阳建议)[5]
提升新媒体多语种传播能力(尹亚利建议)[5]
深化与阿拉伯世界学术合作(王宝义建议)[5]
智利驻华文化参赞法比安·托特在2024年指出,智利画家何塞·万徒勒里等文化界人士为1952年智利成为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作出重要贡献[4] 。原驻奥地利文化参赞贾建新2023年通过分享音乐、绘画领域的中奥交流案例,阐释文化共通性在外交实践中的关键作用[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