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西公路、盐兴公路、盐惠公路交会于此。明嘉靖六年(1527年)巡抚、都御史翟鹏修筑,“城周回二里四分,墙高三丈,址厚二丈五尺,顶厚一丈五尺,五尺门二道,门楼二座,南北敌台三座,巡抚黄嘉善瓮以砖石”。
南北二墙辟门带瓮城,瓮城长35.7米,宽18.1米。南瓮城保存较好,瓮门宽3.8米,高6.5米,其城门上镶嵌青石质门盈,上书“阜财”二字。古城中央有一台阶建筑基址,应该是钟鼓楼建筑。砖石早年被拆除,靠银西公路一侧墙体也被铲削。城内住有居民,大部荒芜,地面散布有大量地砖瓦及明清陶瓷残片。靠西墙正中发现残碑,为谢王宠手笔,现存盐池县博物馆。
明时因盐而置城,古城当时属灵州辖地。曾置灵州盐课司、巡检司、盐捕通判、盐大使署等,是明清时缉私盐税的地方。设有社学、集市,很是繁华。今也产盐,年产2000吨左右。曾为盐池县六区区公所。1936年至1947年为国民党县政府驻地。当地群众流传着“古名盐州,今名惠安”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