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子结构的有序与无序。它们是指物体内部结构中质点在空间排布的两种不同状态,其中,呈现某种有规律性的排布(例如位置呈周期性重复、配位多面体的空间取向一致等等)者是为有序(态);无规律者则为无序(态)。至于多型中的有序与无序现象,则是指其结构层的堆积顺序是否有一定的重复规律(参见“超结构“)。
2、分子的结构有序化。分子的结构有序化是指晶格由无序结构向有序结构转变的过程。
3、居里点。分子的有序化需在低于一定的临界温度(或压力)下才能发生,这一无序与有序转变的临界温度在金属学中称为居里点。
4、部分有序与完全有序。在地质作用中,有序化过程常经历很长的地质年代。一般是首先经过部分有序的阶段,逐渐增大长程有序度,最终转变为完全有序结构。
5、有序度。有序度用来表征晶体结构中不同质点在同类结构位置上排布之有序程度的一个参数。有长程有序度与短程有序度之分。一般所称的有序度通常都是指长程有序度。计算有序度的公式随晶体结构的不同而异,但完全有序和完全无序结构的有序度总是规定分别为1和0;且质点在有关结构位置上的占位率越是接近于完全有序时的极限占位率时,其结构的有序度就越高。
6、超结构:也称超点阵,是有序固溶体结构的通称。广义超结构是指在一定结构层次基础上形成的高于该结构层次的某种复合结构或变异结构,结构化学中不同体系的超结构有不同的具体内含。如合金体系AB中,由A和B原子分别占据立方晶胞原点和体心位置的结构相对于以二个(A0.5B0.5)统计原子占据晶胞原点与体心位置的固溶体形态是一种全有序的超结构。某些合金,当其成分接近一定原子比例时,较高温度下短程有序。缓冷到某一温度会转变为完全有序,这样的固溶体称为有序固溶体,也叫超结构。蛋白分子中由α-螺旋与β-折叠二级蛋白分子结构交替连接形成的Rossmann折叠是一种超二级结构。血红蛋白中由两个α亚基与两个β亚基组成的α2β2四聚体是具有协同载氧和脱氧生物活性的超分子结构。
19世纪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发展观。一种是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依据推演出的退化观念体系,它认为,由于能量的耗散,世界万物趋于衰弱,宇宙趋于“热寂”,结构趋于消亡,无序度趋于极大值,整个世界随着时间的进程而走向死亡;另一种是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的进化观念体系,它指出,社会进化的结果是种类不断分化、演变而增多,结构不断复杂而有序,功能不断进化而强化,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向着更为高级、更为有序的组织结构发展。显然,物理学与生物学、社会学中的这两种观点至少表面上在发展观上是根本对立的。难道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系统之间真的有着完全不同的运动规律吗?为此,物理学家普利高津创立了“耗散结构论”,他认为,无论是生命物质还是非生命物质,应该遵循同样的自然规律,生命的过程必然遵循某种复杂的物理定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