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工作须遵循法定程序,确保人民参与各环节。法律需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权益,通过法定程序实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1] 。
法定职责来源广泛,涵盖法律、法规、规章及合法规范性文件。行政协议和先行行为也可引发履职义务,检察机关需尊重行政机关裁量空间[2] 。
根据2023年《行政强制法》解读,实施措施须报告批准,由2名以上执法人员执行,告知义务并现场笔录。查封、扣押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可延长30日。冻结存款汇款时限依法律规定,需及时解除符合条件[3] 。
2023年行政复议法规定,复议机关遵循合法、公正原则,保障当事人权益。普通程序需2名以上审理人员,简易程序时限缩短[6] [7] 。申请期限一般为60日,特殊情况可延长至90日[6] 。
2025年《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工作规则》将诉求分为依法履职、其他法定程序及信访程序三类。工作流程明确分工,和解调解优先,督办考核确保落实[5] 。
2007年海关复议办法规定申请期限60日,受理5日内审查。审理可书面或听证,决定维持、撤销或变更行政行为[4] [6] 。办法于2007年11月1日施行,取代旧版[4] 。
《防震减灾法》规定行政责任包括处分和处罚,民事责任涉及赔偿损失等方式,刑事责任则依据刑法。行政强制措施用于制止违法行为,须依法定权限和条件实施[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