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化州市境在地理上虽然和中国连成一片,但在三王五帝之时,并未纳入中国的版图,被古中原人称之为“蛮夷之地”。秦统一六国后,平定扬越,在南越划分南海、桂林、象三郡,任嚣[34] 任南海尉,其时,属象郡。至秦二世时,陈胜、吴广作乱,豪杰叛秦相立。秦已灭,赵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粤武王。今化州市境在南粤武王赵佗治下的南越国又过了近一百年。
至汉元鼎五年(前112年),遂灭南越王赵佗,分置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九郡,交址刺史领焉。
西汉时期,属交址刺史部合浦郡高凉县。
东汉时期,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合浦郡分立高兴郡,高兴郡在化州境。建宁元年(168年),高兴郡为高凉郡,旋废,今化州市境属交阯刺史部的高凉县。建安八年(203年),改交州刺史部为交州,今化州市境属交州的高凉县。建安十五年(210年),分交州为交、广两州,今化州境内属广州的高凉县管辖。
三国时期,建安二十五年(230年),吴分汉高凉县立高凉郡,后又立高兴郡,俱属广州。
两晋时期,今化州市境属高凉郡高凉县。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宋将檀道济在陵罗江口筑石城,置罗州县,属广州高凉郡。宋于今化州市境复置高兴郡,旋废。齐再置高兴郡,郡治所在高兴县,属越州。郡辖地为化州市南部及吴川市、廉江市全境。梁大同初,置石龙郡、石龙县。又升罗州县为罗州置刺史,领石龙、高兴二郡,辖境为化州吴川市、石城全境,高州市西南部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陆川县、北流市接壤地带。州、郡治所均在今化州市城东北旧城岭。陈沿梁制不变。
隋朝时期,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废高兴、石龙二郡,以州统县。罗州领石龙、吴川、茂名三县。大业三年(607年),废高州、罗州、立高凉郡(郡治所在今阳江市区西三十里)。石龙县属高凉郡。
唐朝时期,武德五年(622年),复置罗州,治所在石龙(今化州城)领石龙、吴川、陵罗、龙化、罗辩、南河、石城、招义、灵绿、慈廉、罗肥等十一县,属岭南西道管经略使。武德五年(622年),罗州徙治石城,另置南石州,治所在石龙,岭石龙、陵罗、龙化、罗辨、慈廉、罗肥六县。此后,属县或省或并。贞观九年(635年),南石州更名辩州。天宝元年(742年),辩州更名陵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辩州。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以“辨”和“汴”音近,表更名为勋州,后复名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