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两江师范学堂(1902—1912)[144]
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求强思变、兴学育才成为忧时爱国之士的共同认知。20世纪初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之一。
1902年,两江总督刘坤一首上《筹办学堂折》,力主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1903年,张之洞又以《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上奏清廷,提出以哺育文明的师范学堂取代旧式江宁府学,在明朝国子监旧址建立三江师范学堂。1903年9月,三江师范学堂挂牌开办,1904年招生开学,1905年改名两江师范学堂。 两江师范学堂全景手绘
两江师范学堂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以忠君、习经为本,同时引进西方的文化科技,延聘日本教习,学习日本办学方式,是中国旧式书院教育体制向现代学校教育体制的过渡阶段。[95]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1923)[144]
1914年8月30日,江南名儒、原江苏教育司司长江谦受命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两江师范学堂原址改办新校。1915年8月11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公开招生,成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
1915年南高成立时,学校设有国文、理化两部及一个国文专修科。到1920年,全校共设八科,其中文理科下设八个系。江谦、郭秉文、刘伯明、陶行知、杨杏佛等南高先贤改弦更张、多所擘画,使南高突破了“师范”的界限,寓师范教育、基础教育、实科教育于一体,初具综合大学雏形。[96]
1919年5月4日,12月7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召开第十次校务会议,会上陶行知提出了《规定女子旁听办法案》的议案,力主开放“女禁”,校长郭秉文、学监主任兼文史地部主任刘伯明、教育系主任陆志韦等坚决支持,校务会议一致通过了此项提案。经过各方教育家的共同努力,南高在1920年4月7日正式决定,是年夏的入学考试中,男女评分和录取标准严格一样。最后严格按标准正式录取了8名女生,另接受了50余名旁听生。8名正式录取女生是:李今英、陈梅保、黄叔班、曹美恩、吴淑贞、韩明夷、倪亮、张佩英。南高师在中国教育沿革史上开创了男女生从录取到学习真正一视同仁的先例,开启了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时代。[97]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字房,建于19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