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机构与水力部件构成离心泵主体架构,其中水力循环系统包含叶轮、泵壳、密封装置等核心组件,通过机械能转化为流体动能实现介质输送。书中详细解析了泵零部件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设计规范、防锈处理与清洁度控制标准、表面质量与涂装工艺要求[1] 。
根据技术参数差异形成四维分类标准:
叶轮级数:单级泵与多级泵
吸入方式:单吸式与双吸式
泵轴位置:卧式与立式
压力等级:低压泵与高压泵
基于离心力作用的能量转换机理构成核心理论:叶轮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驱动介质脱离轴心区域,形成真空吸入效应。流体经泵壳流道时动能逐步转化为压力能,完成介质增压传输过程。书中介绍了离心泵在流动分析、三维流动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内部流动机理研究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建立流量-扬程关系曲线作为核心性能评价工具,包含三项关键参数组合:
流量与扬程的正相关变化规律
功率消耗随转速提升的非线性增长
效率曲线峰值对应的最佳工况区间
采用三类标准化编码体系:
流量/扬程复合表示法(如8GC100/59)
扬程分级表示法(如200D434)
比转数简化表示法(如8BA6)
2003年版著作整合了截至2003年的研究成果,重点包含:
三维湍流数值模拟在叶轮流道优化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对传统水力设计方法的革新[1]
密封环(B2106-82/72、B2104A-84)、止动垫圈(B2208-90/82)等标准件选用规范[1]
作为国内流体机械领域重要文献,该书既继承了丁成伟1981年版同名著作的理论框架,又通过引入现代设计方法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书中提供的通用技术标准与案例分析,至今仍被应用于泵机组优化设计领域[1] 。
离心泵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