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卢战记》作为凯撒作战心得的结晶。从战记叙述时间结构上,分别记述了凯撒对厄尔维几人的战争,凯撒在高卢的外交活动,对日耳曼人的战争,对不列颠、对比利时人的战争,对文内几人的海战和对日耳曼人的报复,凯撒入侵并镇压高卢大叛乱和阿来西亚之战。
对厄尔维几人的战争。公元前58年凯撒同厄尔维几人之间爆发的第一次战争是阿拉河之战。阿拉河流经爱杜依和塞广尼居住地,注入罗唐纳斯河,因为水流并不湍急,所以厄尔维几人打算涉险过河。根据侦察人员的报告,厄尔维几人的部队四分之三已完全渡过,大约还有四分之一留在阿拉河这边,凯撒立刻率领罗马军团直扑尚未渡河的敌人,并消灭其中大部,其余的敌人都四散逃走,躲到最近的森林里去。首战胜利后,为了彻底歼灭厄尔维几人的主力,凯撒迅速渡过阿拉河,追击厄尔维几人。凯撒并不急于同敌人决战,而是采取尾随战术,伺机歼灭敌人。当厄尔维几人运动到别布拉克德城之后,凯撒发现了战机。别布拉克德城四面环山,凯撒利用山地地形,迅速抢占制高点,堵住敌人的出路,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敌人的主力。经过激烈的厮杀之后,厄尔维几人在罗马人的打击之下死伤惨重,向一座小山逃去。凯撒布置罗马军队一面继续追击厄尔维几人,另一面抵抗厄尔维几人的盟军一一波依人和都林忌人。经过惨烈的战斗之后,最终罗马军队歼灭了厄尔维几人的主力。厄尔维几人不得不派人求降,“他们在路上遇到凯撒,投身在他脚下,含着眼泪低身下气地恳求讲和。”在交出人质和武器之后,凯撒接受了他们的投降。战胜之后凯撒并没有对厄尔维几人采取民族灭绝政策,而是采取了宽容的策略。凯撒命令厄尔维几人和他们的盟友都林忌人、拉多比契人都回到原来住地,并命令阿罗布洛及斯人向厄尔维几人提供粮食救济,稳定其残部。[2]
凯撒在高卢的外交活动。厄尔维几之役后,全高卢的使者都赶来向凯撒道贺。他们认识到厄尔维几之役给高卢人带来好处,因为厄尔维几人迁移的目的在于向全高卢发动战争,建立霸权。因此,高卢各部在这场战争之后都约定在罗马领导下召开高卢大会。爱杜依人首领,狄维契巴阿古斯在高卢大会上向凯撒报告了北高卢的危机一一阿里奥维司都斯率领的日耳曼人的入侵。全部高卢使者在凯撒面前痛哭流涕,哀求凯撒出兵。鉴于第一,爱杜依人是罗马的盟友,现在他们受到日耳曼人的奴役,这对罗马来说是一种耻辱;第二,如果放任日耳曼人大批地涌入高卢,会对罗马在高卢的利益产生威胁;第三,阿里奥维斯都斯那种自高自大、不可一世的态度也令凯撒难以忍受。所以,凯撒决定干预此事。于是凯撒派遣使者到阿里奥维斯都斯那里进行斡旋,而阿里奥维斯都斯却以高卢战胜者的名义,要求同罗马平分高卢的统治权。并誓言决不归还爱杜依人的人质,还威胁凯撒说,“凯撒只要愿意,尽可一试,领教一下战无不胜的日耳曼人一一武艺娴熟,十四年没在屋子里住过的日耳曼人,凭他们的勇敢,能干出点什么样的事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