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7月20日,罗大佑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从小父亲就将他的未来职业规划为医生[45] 。罗大佑从小就很喜欢音乐,5岁时便开始学习钢琴。父亲允许他做音乐的同时要求他不能放弃当医生[45] ,高中毕业后,罗大佑依父亲所愿考入中国医药大学医学系[60] 。
1972年,罗大佑组了一个学生乐队叫“Rocks”[59] ,担任乐队键盘手。1974年,罗大佑为卫道中学学长林怀民的云门舞集作曲[59] 。同年,罗大佑将余光中的散文《乡愁四韵》诗歌化,创作歌曲《乡愁四韵》[42] ;同年,他创作出了个人第一首创作歌曲《歌》的旋律,但一直没有合适的词,直到1976年,他看到电影《闪亮的日子》的剧本,里面有一首徐志摩翻译的诗,[61] 于是将诗填进旋律中,《歌》成为电影《闪亮的日子》中的一首插曲[59] ,他还为电影创作了《闪亮的日子》《神话》两首音乐作品[62] 。电影公映后,反响不俗,观众也正式认识了罗大佑[61] 。也是从1976年开始,罗大佑正式投入商业音乐创作。
1979年,罗大佑创作了歌曲《童年》,该曲他从大学期间开始写,共花费三年时间。在创作过程中,他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如何让歌曲与旋律密合,同时又不失口语的质感。《童年》这首歌也是罗大佑创作道路上的分水岭,自此“词曲咬合”成为他最重要的创作课题之一[63] 。同年,罗大佑发表歌曲《痴痴的等》《恋曲1980》,创作并演唱歌曲《摇篮曲》《盲聋》[3] 。
1980年,罗大佑大学毕业后在台北一家医院的放射科工作。在当医生时,罗大佑就开始写歌,在这期间他写了多首作品[3] [45] 。但他认为医生和音乐人都是高度专业的职业,不可能一边做音乐一边做医生。最后,他决定放弃医生而改做音乐[45] 。
共6张 罗大佑早年经历点点滴滴
1981年,罗大佑以独立音乐人的身份随张艾嘉加入滚石唱片,将自己创作了五年之久的《童年》连同之前创作的《乡愁四韵》《光阴的故事》等歌曲赠予张艾嘉,并于同年第一次以音乐制作人的身份帮张艾嘉制作了专辑《童年》[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