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以下两种技术路径制备:
人工减毒法:对病原体进行连续传代培养或化学诱变处理,降低其致病性但保留繁殖能力[1]
基因工程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删除或修饰毒力相关基因,如新城疫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
接种后可在宿主体内完成生命周期:
减毒病原体在局部组织增殖,刺激抗原呈递细胞活化
激活CD8+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形成体液免疫保护
建立长期免疫记忆[2][3][4]
免疫应答全面:同时产生IgA、IgG抗体及T细胞免疫[3]
免疫持久性:单次接种可维持5-15年保护效力[2][3]
接种便捷:支持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鼻喷(部分流感疫苗)等非注射方式[3][4]
毒力返祖:极低概率发生基因回复突变[4]
免疫干扰:多种活疫苗联合接种可能降低免疫效果
禁忌人群:孕妇、HIV感染者等免疫缺陷者禁用[1][3]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MR):全球覆盖率超85%的核心疫苗[2][3]
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我国自主研发,成本较灭活疫苗降低[1][2]
重组禽流感活疫苗:采用新城疫病毒载体表达H5亚型抗原
通过三项核心指标确保安全性:
残余毒力检测:动物实验验证无致病性
遗传稳定性:连续传代10代以上无基因突变
效价测定:确保每剂量含有效感染单位[2][4]
所有活疫苗须在2-8℃冷链条件下保存,开封后需在30分钟内使用完毕。2017年研发的冻干保护剂技术将甲肝减毒活疫苗有效期延长至3年[2] [4] 。
2017年中国科研团队实现重大突破:
将野生型病毒直接转化为安全疫苗株
开发出兼具预防与治疗功能的双效制剂
该成果入选当年十大科学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