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装船又称开上开下船,是用牵引车牵引载有箱货或其他货物的半挂车或轮式托盘直接进出货舱装卸的运输船舶。滚装船的优点是装卸效率高,船舶周转快和水陆直达联运方便。缺点是重心高,稳性较差;横格舱壁少而影响抗沉性,甲板的强度也受到影响等。滚装船有多层甲板便于货运单元放置,上甲板为平整板面。各甲板间设有斜坡道或升降平台互相连通,用于车辆通行。上层建筑布置在船头或船尾,以便于货物摆放。机舱布设在尾部,烟囱置于两舷。滚装船的出入口通常设于尾部,设有铰接跳板与岸搭接,用于滚装货上下船。滚装船以装满
集装箱或货物的车辆为运输单元。装载时,汽车及由牵引车辆拖带的挂车通过跳板开进舱内。到达目的港后,车辆可直接开往收货单位。滚装船的装卸效率很高,每小时可达1000~2000吨,而且实现了从发货单位到收货单位的“门——门”直接运输,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货损和差错。此外,船与岸都不需起重设备,即使港口设备条件很差,滚装船也能高效率装卸。因此,滚装船成为迅速发展的新船型。滚装船是在汽车轮渡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造型特殊,上甲板没有舱口,也没有起重设备。车辆通过船上的首门、尾门或舷门的跳板开进开出。航行时,折叠式的尾跳板矗立在船尾,驾驶台等上层建筑设置在船尾部或船首部。因为滚装船运载的车辆会排出有害气体,所以滚装船对通风的要求较高,在甲板上设有很多通风筒。滚装船在中国的海上航线应用也很多,在烟台——大连、海口——湛江等轮渡口岸都有广泛的应用。[2]
滚装船是在汽车轮渡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二战后,英国曾用退役的登陆艇开辟一条通往德国汉堡的定期航线,装载货物的车辆可直接登上陆岸。尽管用登陆艇运输经济性差,没有推广价值,但是,这却是在交通运输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由此在海洋运输方式中开创了新的形式——滚装运输。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英国从集装箱船诞生后,人们在使用集装箱船过程中,发现装卸集装箱并不方便,要动用许多吊货装置和起重设备。人们设想将集装箱的装卸方式改为用运货车辆直接上下集装箱船,将货物装卸方式从吊上吊下改为水平方向的作业。 滚装船
20世纪60年代末,在集装箱船基础上,有些国家又出现了一种新型船舶—滚装船。这样,可以省去许多装卸、起重设备,简化装卸程序,还可以使集装箱船能在一般码头停靠,不需要对港口码头进行大规模改造。这样就出现了集装箱滚装船,现代货运船舶中的滚装船就是指这种集装箱滚装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