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刚一解体,美国便启动了“支持新生独立国家”计划,动用一切资源在独联体各国“培植民主土壤”,“营造民主气氛”,“物色民主骨干”,“树立民主榜样”,要把独联体各国打造成“新型民主国家”。
1992年,美国参议院通过《自由援助法》,随后又通过了其他名目繁多的“单项计划”,向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提供各种援助。1993年至2003年,美国用于帮助独联体国家进行“民主改革”的专项援助就有90亿美元,其中3/4以上提供给这些国家的私有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独立媒体等民间机构。
起先,美国这些“民主改革”方案主要借助独联体各国政府的力量来实施,但发现各国政府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民主改革”,美国又将专项援助转向了这些国家中的“年轻一代”,制定了形形色色的青年学者交换计划,对这些国家实行“软渗透”。
1999年5月,美国第一次制定了“俄罗斯领导人计划”,把崭露头角的俄政治精英送到美国,让他们亲身体验美国的“民主”和自由市场经济制度。2000年,美国政府又启动“未来一代的首创精神”计划,动员大批乌克兰青年赴美学习。据统计,自1993年开始,共有9万名来自原苏联国家的商人、大学生、政府官员在美方援助下,到美国留学、进修和考察。这些人回国后纷纷成为本国政界、商界精英,其影响力自然不可小视。在2003年年底的“天鹅绒革命”中胜出的萨卡什维利,就在美国受过教育,自然亲美。
在独联体范围内,美国对一个国家实施“民主革命”也是有所选择的。在独联体国家中,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西靠”倾向最为明显,与美国的关系最为密切。
经过美国的多年经营,乌格两国的“民主土壤”已很有基础,乌格两国的非政府组织更活跃,长期在当地扶持所谓自由独立向民众鼓吹美式民主,争夺舆论高地。美国通过非政府组织邀请格鲁吉亚媒体人到美国考察,向媒体机构和从业成员提供大量支持,通过大量宣传使得[1] 青年学生更富有“民主意识”,独立媒体更有影响力。因此,乌格两国就成了美国在独联体各国首先选中的“民主试验田”。
2004年9月底,美国《华盛顿邮报》刊发了一篇文章《如何帮助乌克兰民主》,称乌政府2004以来关闭了美国“自由”广播电台在乌境内的播放,并收购了多家独立电视台和报纸,反对派领导人尤先科不得不四处奔走,到各个城市和农村直接与选民见面,而不能利用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篇报道提醒美国政府,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