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古称“乌蒙”,来自人名,后成为地名。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之后,西汉置朱提县,蜀汉置朱提郡,唐设乌蒙府。清雍正九年(1731年),云贵总督鄂尔泰上疏称:“乌者黑也,蒙者不通也;乌则昭之,蒙则通之”,建议将乌蒙改为昭通,昭通的名字便由此而来。[54]
昭通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距今约10万年前,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被称作“昭通人”。[57] 在大约距今一万年至距今四千年的约六千年时间里,居住在昭通的先民们已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制陶、纺织、农业和放牧等技术,开始了邑居和定居生活。[58]
昭通地区的建置沿革起于唐、虞,其位于华阳黑水间,属梁州。夏朝,按九州区划,属梁州。按五服之制,属荒服。商、西周时期,属荒服区域。春秋为樊侯国,按五服制属卫服,战国为西樊地域。[59]
秦汉间为夜郎国地。[60]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置犍为郡,郡下设朱提县,约当今昭通、鲁甸、永善、大关一带,治所在境内,属益州。元封二年(前109年),朱提县改犍为南部都尉所辖。[61]
东汉光武帝时,设犍为南部都尉,辖朱提、汉阳二县,治朱提。原堂狼县并入朱提县,其辖区含今昭通、东川、会泽、鲁甸、永善、巧家、大关一带。永初元年(107年)设犍为属国都尉,领朱提、汉阳二县,治朱提。[61]
三国时期,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改犍为属国为朱提郡,领朱提、堂狼、汉阳、南昌、南广五县,治朱提,庲降都督。[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