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信号"事件:1977年8月15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射电望远镜从人马座方向采集到一个明显的窄频无线电信号,长达72秒。科学家对此表示惊讶,因为发射这样的信号需要使用一个22亿瓦的发射台,这个发射台比当时地球上的任何无线电发射台都强得多[1];
主动发射案例:1974年人类通过阿雷西博天文望远镜向武仙座球状星团M13发送包含地球生物信息的无线电信号[1]。
核心结构:作为发射工位组成部分,包含支撑火箭的固定平台及排导高温燃气的导流槽[2];
安全保障:导流槽位于发射台下,通过特殊结构设计防止燃气回冲损坏设备[2];
协同系统:与导流槽、勤务塔、脐带塔共同构成完整的火箭发射保障体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