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坑是在一九七四年三月挖井时发现的,它位于秦始皇陵东侧1.5k处这就是第一号俑坑,在它的北侧二十米处又发现了两个俑坑,分别命名为第二号俑坑,第三号俑坑。发现的三个俑坑,约有八千个陶俑、陶马及一万件兵器。仅在第一号俑坑就出土约有六千个陶俑、陶马。这些陶俑、陶马的制作精巧细腻、工艺精湛、数量众多、形体高大、栩栩如生、排列有序、阵容严整、是秦国强大军阵的缩影。一九八零年十二月三日又在秦始皇陵西侧,挖掘出两辆铜车马、分别命名为一号车和二号车。在秦始皇陵出土的陶俑陶马及铜车马,件件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还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位于西安临潼的兵马俑坑
民乐大师彭修文先生(1931~1996)于1984年3月因考古学家发现秦兵马俑,应邀作曲,伏案奋笔一气呵成,写作了幻想曲《秦·兵马俑》。这部富于悲剧色彩的作品,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秦末戍边兵将们久戍不归、思乡心切的痛苦与愤怒心情,间接地揭示了秦始皇穷兵黩武、炫耀武功的淫威残暴;饱含同情地诉说了苛政之下离人嫠妇的悲怆凄凉。逝者如斯空留下默默无语的兵马陶俑,成为历史的见证。全曲共分三段,三段音乐都有鲜明的感情起伏,其中第二段“春闺梦。征人思妇相思苦 ”,催人泪下,感情真挚。
本曲曲分为《军整肃,封禅遨游几时休》《春闺梦,征人思妇相思苦》和《大纛悬,关山万里共雪寒》三段,每段音乐都有鲜明的感情起伏。
军整肃,封禅遨游几时休
本段描写士兵们护卫皇帝外出巡行,跋出涉水,日复一日。音乐开始是暗弱朦胧的,就像天将破晓时分远处传来的声音:有士兵的脚步声、武器盔甲和各种行军用具的碰撞击声。不久,弹拨乐器(中阮、大阮)奏出了军队行进的主题,音乐不断加强,天色大亮,甲仗鲜明的军队正浩浩荡荡地行进在原野上,军队主题完整地由唢呐吹奏出来。接着,音乐一个转折,由二胡奏出一段略带愁苦的旋律,这是士兵们的思乡情绪;小堂鼓接着奏出一段鼓点,引出大锣大鼓的辉煌音乐,象征皇帝的仪仗,这段音乐的前半段是威武雄壮的;后半段则是细吹细打的音乐,象征一群宫女侍侯皇帝。音乐几经转折发展,进入了一段紧张的气氛中,终于鸣金收兵。安营扎寨,一天的行军结束了,暮色正美丽。
春闺梦,征人思妇相思苦
夜深了,巡营的更鼓声,不断地在大地上回响着。忽然传来一阵鸣咽声,古老的埙吹奏出一段思念家人的哀歌,它触动了士兵们的心弦,情不自禁地,大家应和着唱了起来(由阮和琵琶等弹拨乐器演奏)。胡琴的震音、管乐下行带半音的短句,彷佛夜风摇动树梢,使人顿生凉意,频添凄凉。不急不徐的梆子声,又引出了另一幅画面,古筝奏出一段深沉含蓄的音乐,像一位妇女,夜深时在河边捣衣,疲倦不支的她,慢慢地进入了梦乡:这是一个清冷秋夜,月光照在河边,她想起送丈夫从军时的种种情景,如今他在那?猛然间,看见丈夫就在面前,千言万语一时全涌上心头,中胡和柳琴以二重奏的方式表达了这种互相倾诉的情绪………。忽然一声锣响,好梦惊醒,新的一天到来了,军营中又是一片紧张忙乱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