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泊是在低温热液或表生环境下,由硅酸盐矿物风化后产生的二氧化硅胶体溶液凝聚而成,也可由热水中二氧化硅胶体沉淀而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产出欧泊,如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国都有不同特点的欧泊的产出。但欧泊最主要和最出名的产地是澳大利亚,该国产量现占全世界欧泊总产量的95%,其所产欧泊质量也颇高。[7]
欧泊是含水的非晶质二氧化硅胶体,化学式为SiO2·nH2O,因为是非晶质结构,故无一定的外形,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硅的胶体沉淀形成的。
如果沉淀在生物遗骸中,则形成“有机宝石”,沉淀在海螺遗骸中,则形成“螺化玉”,螺化玉仅在澳洲、西藏、海南等地有少量发现,海南当地人称为螺化石或海玉,因数量稀少极为珍贵。
欧泊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由SiO2胶体溶液逐渐浸透至铁质的粘土岩、泥质的砂岩等岩石层缝隙里面,其在相对较稳定的沉积环境中SiO2球体受到外界压实作用的影响,从而充分凝聚积淀而成,有序排列的SiO2球粒在光照射下发生衍射产生变彩。[1]
充填沉积岩中的孔洞或火成岩中的矿囊,形成石笋或钟乳石状集合体,并在木化石、动物硬壳和骨骸中取代有机物。
欧泊的形成是在低温条件下慢慢沉积的,可以在几乎所有岩石中生成,不过一般都是在石灰岩、砂岩和玄武岩中发现。
也可以人工合成欧泊,不过人工合成的欧泊具有“蜥蜴皮”特征,密度较低并多孔,并可在部分样品检测到乙二醇等有机溶剂的光谱。
一般来说,欧泊是由硅酸盐矿物分解产生的硅酸溶胶慢慢沉淀而成,常常在火山区的温泉沉积物中、火成岩的气孔或裂隙空洞中形成的一种非晶质无定形的含水二氧化硅的凝胶,其矿物学名称为“蛋白石”。虽然欧泊的物质成分非常简单,和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类似,但不是所有的蛋白石都可被称为“欧泊”,也并非所有的二氧化硅都能形成贵重的欧泊,能称为欧泊的是达到宝石级的变彩效应蛋白石,又称贵蛋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