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为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而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及核膜。一般呈球状或杆状,主要寄生于节肢动物,有的会通过蚤、虱、蜱、螨传入人体、引起斑疹伤寒、战壕热等疾病。[1]

立克次体在1906年由青年医生Howard Taylor ricketts首先发现并报道,但他在研究立克次体的过程中不幸感染献出生命,为纪念他在研究中献身以及对于立克次体的发现作出的卓越贡献,故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一类微生物。[1]

立克次氏体目分为立克次体科和无形体科以及全孢菌科。立克次体科分为立克次体属和东方体属,前者主要有普氏立克次体和立氏立克次体,后者主要有恙虫病立克次体。无形体科包括无形体属、埃立克体属、埃及小体属、考德里体属、新立克次体属、沃尔巴克体属。无形体科主要有边缘无形体,中央无形体,鼠埃立克体等。全孢菌科含有全孢螺菌属。[2]

立克次体菌体呈多形性,球杆状或杆状,细胞大小为0.3~0.6μm×0.8~2.0μm,革兰染色阴性,但不宜着色。[1]

立克次体菌体最外层是由多糖组成的黏液层,黏液层和细胞壁之间有由多糖和脂多糖组成的微荚膜,再向内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上述表层结构与细菌抗吞噬有关。细胞质内有核糖体(由30S和50S两个亚单位组成),核质内有双链dna,但无核膜和核仁。[1]

立克次体在活细胞内存活,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繁殖一代需要6~10个小时。立克次体培养常用动物接种,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的方式。常用的培养细胞有鸡胚成纤维细胞,vero单层细胞等,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7℃。[1]

立克次体有两种抗原,分别为群特异抗原和种特异抗原,前者与细胞壁脂多糖成分有关,耐热。后者与外膜蛋白有关,不耐热。[1]

立克次体抵抗力均较弱,56℃下数分钟即可免活。0.5%苯酚和75%的乙醇数分钟可将其杀灭。离开宿主后迅速死亡,但在-20℃或冷冻下可保存约半年,在其媒介节肢动物粪便中可存活一年以上。对四环素以及氯霉素等敏感,但磺胺类药物有促进其生长的作用。[1]

(Rickettsia prowazekii)

是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的病原体。呈多形性,短杆状为主,0.6微米~2微米×0.3微米~0.8微米。病人是该疾病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体虱传播,传播方式为虱-人-虱。当人受到感染后,经两周左右的潜伏期骤然发病,主要症状有剧烈头痛、周身痛和高热,4天~7天后出现皮疹。有的还伴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症状和其他实质器官损害。[1]

相关查询: Rickettsia 革兰氏 真核细胞 接近于 节肢动物 斑疹伤寒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4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557秒 内存2.8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