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利用指通过多途径开发自然资源、原材料效能,并利用工业三废(废渣、废气、废液)制造和提取多种产品,实现物尽其用[2] [4] 。其原则强调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以达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最优平衡[3] 。
技术创新:包括数智化技术、合成生物技术及新型装备研发。例如,绿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装备升级实现建筑垃圾95%的资源化利用[1]。
模式创新:如贵州开磷集团的循环物质流动模式,将低品位矿产与工业副产品整合利用,形成闭环产业链[1][6]。
矿产资源:我国针对低品位、共伴生矿开展综合利用,部分矿种回收率已超过国际水平[5]。
农业领域:秸秆通过肥料化、燃料化等途径提升利用效率,2020年试点地区综合利用率达85%[7]。
城市废物:白龙港污水处理厂通过绿氢技术将污水转化为清洁能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1]。
国家通过《关于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的意见》等文件,构建“三率”标准体系,并发布先进技术目录引导行业升级[5] 。2022年提出的循环经济政策进一步将综合利用纳入碳达峰与生态治理的顶层设计[6] 。
截至2021年,我国已形成覆盖勘查、开发、消费全过程的综合利用体系,部分领域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未来需通过法律约束、经济激励等手段构建长效发展机制[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