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鳍毛足鲈体长约10~15cm,体形修长,呈椭圆,侧扁。尾鳍浅叉状,腹鳍胸位,呈长丝状,故又名丝足鲈。其通体为蓝灰色,体侧有两块不规则的深蓝色斑块,在通常情况下两块斑块连成一条深蓝色的斑,如图1所示 图1
纹。腹部为浅黄色,在弱光的照射下身体发出紫罗兰色。其俗名来自于其腹侧的两块斑和长在头部的眼睛块斑。背鳍、臀鳍和尾鳍灰色,各鳍上有白色珍珠状的斑点。[5] 共3张 蓝曼龙
变异品种金曼龙体色金黄,体表有淡黄色的花色图案。[2]
蓝曼龙在未达到性成熟之前雌雄特征不明显,性别不易区分。性成熟后形态差异明显下图所示:
将一对亲鱼(雌雄各一)放在繁殖用的水族箱中,水族箱大小为50cm×35cm×35cm;若繁殖用水族箱兼作仔、稚鱼培育,面积必须在0.5m2以上。水温比平时略高1—2℃,以26—28℃最为合适。蓝曼龙可饲养在pH值6.0—8.8、硬度为5—35。dGH的水体中,但作为理想的繁殖用水,pH值应控制在6—7.5,硬度为7~15dGH之间。繁殖时无需充气增氧,保持环境安静最为重要,更不能用过滤设备。
蓝曼龙产卵前有筑泡沫浮巢的习性,故需在水面上放一些漂浮的大叶水草,也可放一块塑料泡沫板,使蓝曼龙筑巢容易些。[1]
放入繁殖水族箱或缸中的亲鱼,在三天内雄鱼开始筑巢。雄鱼游到水面吞咽空气,空气在口腔中与口腔粘膜分泌的粘液混合,吐出一个个小空气泡;数以千计的空气泡在水草(或泡沫板)下面及其四周聚集成一个直径为5—15cm的浮巢。雄鱼筑巢大约需花费3—10h,筑巢完毕就开始追逐雌鱼。此时的亲鱼尤其是雄鱼的体色变化很快,体色经常在2—3秒时间内从艳蓝变成墨绿色;如果受到人为的惊动,又马上变回到平时的蓝色调,十分有趣。雄鱼这时十分亢奋,全身痉挛,以各种舞姿向雌鱼求爱,引诱雌鱼共同到浮巢下产卵。若雌鱼发育良好,就会和雄鱼一道游到浮巢下,雄鱼拥抱雌鱼(雄鱼和雌鱼身体都弯成“C”形);雄鱼用头触雌鱼腹部,雌鱼向浮巢排放卵子,雄鱼随即
排放精子。如此连续7-10次,雌鱼才能把全部卵子排空,此时雌鱼的腹部就明显变小。产卵完毕,须立即将雌鱼移开,因为这时的雄鱼变得很有攻击性,不允许雌鱼靠近浮巢,经常去啄雌鱼,甚至会将雌鱼啄死。雄鱼全力以赴看护受精卵,偶见少数受精卵从浮巢中掉下来,雄鱼小心翼翼地用口接住,吐回浮巢中。产卵后第二天受精卵出现眼点,第三天孵出鱼苗,浮巢渐渐消散。当雄鱼的护幼任务结束时,需把雄鱼移开。孵出的仔鱼分散在水面上,尤其是缸沿四周。此时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仔鱼腹部有带油球的卵黄囊,第四天油球消失,开始平游,进入仔、稚鱼培育阶段。[2] 共3张 蓝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