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肯德基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开了一家全世界面积最大的门店。1990年,麦当劳在深圳开了第一家门店。随后,肯德基和麦当劳在较发达城市站稳脚跟。彼时中国的西式快餐店基本由这两家垄断,但由于麦当劳和肯德基定价较高,难以往经济水平较落后的城市扩张。温州人善于做生意,嗅到商机的华怀余、华怀庆决定开一家 " 洋快餐店 "。[36]
2001年1月8日,第一家以华怀余、华怀庆兄弟姓氏命名的“华莱士”在福州仓山师大旁开业,这便是华莱士的发展起点[37] [36] 。开业初期,在装修、产品、价格上完全对标肯德基[37] ,推出了汉堡、炸鸡和薯条等产品[36] ,甚至也在门店设立了儿童乐园[37] 。汉堡售价为8元至10元,可乐售价为4元至5元,但由于人们消费水平有限,因此市场销量不高,导致华莱士仅能勉强达到收支相抵[38] ,惨淡的生意迫使华莱士调整经营策略[37] ,同年8月,推出“特价123”促销——即可乐1元,鸡腿2元,汉堡3元[37] ,这番降价使得华莱士销售额开始大涨,华氏兄弟也意识到“性价比” 和定位对华莱士的重要性[36] ,找准位置的华莱士开始在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布局盲区”低线城市扩张,走了一条“ 农村包围城市”的路。[36] [4] [2]
2002年,华莱士引入营运管理体系,并建立配送中心[43] 。
华莱士的第二步就是扩张。它探索出了一套以“门店众筹、员工合作和直营管理”的合伙扩张模式,即通过门店众筹的方式将股份下放给员工或外部合作者,让他们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合作要求是个人持股不得超过单店的40%,此外还要有5%给到门店员工,剩下的股份由公司持有[55] 。2005年,华莱士只在大本营福建拥有100家门店[47] ,并开始向其他省市进军[37] 。
2006年,华莱士拥有200多家门店。[38]
共2张 华莱士首家门店
2007年至2010年,华莱士高门店突破1000家。[51]
2009年8月7日,华莱士公司前身福建省华莱士食品有限公司成立[30] [38] 。
2012年,华怀庆决定在全国建立配送公司,支撑起上万家门店的货物运输,意味着依托2万家门店及投资平台进行的产业链整合,成为华莱士真正的竞争力[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