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拼音为“cháng tài huà”,指事物逐渐趋向合理、稳定的正常状态[1] 。该词强调从临时或特殊状态转变为长期、规律性的模式[3] 。
在行政服务领域,常态化机制被广泛推行:
截至2022年,浙江省人事考试制定疫情常态化防控方案,保障考试安全[2];
2020年起,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及贵州省建立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定期更新优抚对象信息[2]。
常态化是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持续且具有规律性的状态。在经济领域,常态化意味着经济运行在一定的轨道上,有着可预测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这为企业制定战略、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基金领域,常态化可以理解为基金的投资策略、风险控制、收益表现等方面形成了相对稳定和可预期的模式,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基金的特点和风险,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3] 。
实现常态化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如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基金领域,规范基金公司运作、完善监管制度是实现常态化的重要途径[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