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是阿格妮丝·赫勒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写于20世纪60年代末,1970年在匈牙利第一次发表,迄今已出版意大利文版、西班牙文版、德文版、塞尔维亚文版、英文版和中文版。卢卡奇曾亲自为《日常生活》的匈牙利文版作序。《日常生活》也是20世纪兴起的生活世界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是迄今所见有关日常生活的比较系统和比较完整的专著。

它代表着赫勒早年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理论出发所开展的社会批判。赫勒扬弃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从微观结构上探索社会的民主化和人道化途径,提出了“人类需要论”和“日常生活革命”的构想。赫勒继承了卢卡奇《审美特性》中关于日常生活世界和艺术、科学的关系的基本思想,强调微观层次上的改变,即日常生活的人道化的重要性。赫勒在《日常生活》中谈到日常生活批判的宗旨时指出:“日常生活如何能在人道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方向上得以改变是《日常生活》的实际争端。

《日常生活》提供的答案表达了这样的信念,社会变革无法仅仅在宏观尺度上得以实现,进而,人的态度上的改变无论好坏都是所有变革的内在组成部分。”[1]

本书是20世纪兴起的生活世界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是迄今所见有关日常生活的比较系统和比较完整的专著。它代表着赫勒早年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理论出发所开展的社会批判。

赫勒扬弃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和阶级分析,从微观结构上探索社会的民主化和人道化途径,提出了“人类需要论”和“日常生活革命”的构想。赫勒继承了卢卡奇《审美特性》中关于日常生活世界和艺术、科学的关系的基本思想,强调微观层次上的改变,即日常生活的人道化的重要性。

在研究当代各种思潮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国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研究丛书》的出版而作

中文第二版译序(1)

中译者序言(1)

英文版序言(1)

第一编 特性、个性、社会和类本质(1)

第一章“日常生活”的抽象概念(3)

第二章“个人”:概念解析(8)

一 “个人”范畴:(一)特性(8)

二 “个人”范畴:(二)个性(16)

第三章 个人和他的世界(30)

一 作为阶级单元的个人(30)

二 团体和个体(32)

三 个人和群伙(35)

四 个体和共同体(36)

五 为我们意识(43)

第二编 日常与非日常(47)

第四章 日常生活的异质性(49)

一 “总体的人”的对象化(49)

二 日常思维和非日常思维(51)

三 日常生活和社会结构(56)

四 同质化(60)

第五章 从日常到类(63)

一 工作(63)

二 道德(74)

三 宗教(96)

四 政治与法(103)

五 科学、艺术和哲学(106)

第三编 日常生活的组织架构(123)

第六章 “自在的”对象化和“自为的”对象化(125)

相关查询: 日常生活 代表作 匈牙利 第一次 迄今已 意大利 西班牙文 德文版 塞尔维亚 英文版 中文版
最新查询:管接头 软炸白花鸡 电子防抖 工人文化宫 诺克斯 国画系 simplify 充满生机 正规化 虎爪拌金龙 孩提时代 丁二烯 三足乌 冶底 艾莉森 思维能力 加减乘除 非上市 绿豆芽灼鲈鱼 工具车 工商企业 罗曼蒂克 何世庸 逃亡国外 小心翼翼 接触点 白莲教 朱偌彤 混合型 单线铁路 公共支出 河北梆子 蔡甸莲花湖 播报者 黄智博 贝多芬 理论性 军事训练 世界地图 毛乌素 大洼区 党政军民 身不由主 筒瓦 艾斯尤特 王尔德 朱雨童 珂罗版 顺景新村 StandardNo 最主要 搬出去 关桥乡 大脑皮层 死得其所 常态化 lisurceolata 月牙形 赤身裸体 针对性 金融学 红剑 中国都市平民电影 泸州市 可变资本 多半是 特大城市 2011 暴风圈 element.getAttribute 白兰瓜 附属地 Conquer 生活感 天气形势 磁感应强度 液态水 地方新闻 阿难答 椰香杏串 日常生活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219秒 内存2.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