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以张贴先进人物姓名、事迹或照片等形式公开表彰的荣誉榜牌,通过可视化载体展现个人或集体的突出贡献[1] 。在汉语表达中常作为宾语使用,如"荣获光荣称号"、"被授予光荣称号"等固定搭配。
特指经权威认证的团体称号别称,包含三层核心要素:
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国家机构评定
体现受表彰者在特定领域的代表性成就
具有时效性限制(如年度称号、终身成就等)[1]例如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科技部授予的"科技创新团队"均属典型应用案例。
在教育系统中,学生可通过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申报荣誉称号;教师群体则依据教学成果、科研论文等综合评价参评荣誉称号。
企业领域将荣誉称号作为团队建设工具,通过设立"年度卓越部门"等称号提升员工凝聚力,申报需提交团队协作成果、业绩增长数据等量化材料。
国家层面建立荣誉表彰体系,如"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需满足技术革新、生产效益等指标,且需经工会组织逐级审核推荐。
荣誉称号申请书包含三大模块:
主体内容:陈述个人贡献、团队成果或企业效益,要求数据精确至百分比或具体数值
佐证材料:附获奖证书、专利证明、第三方审计报告等文件复印件
格式要求:
标题需标明申报称号全称
正文采用小标题分段式结构
结尾须加盖单位公章或负责人签名
截至2023年,中国已建立覆盖200余个行业的荣誉称号体系,其中:国家级称号平均审核周期为18个月;省级称号年度申报通过率低于15%;企事业单位内部称号更注重即时激励效果该制度通过树立标杆案例,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生态,钱学森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后,带动科研领域年度专利申请量提升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