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中期词坛雅正词风盛行的背景下,王僧保继承厉鹗等人开创的论词绝句传统[4] 。其作品被归入"直接标示题名"类型,与郑方坤、江昱等共同构成清代论词绝句两大体系之一[3] [5] 。这种创作形式突破传统诗话体例,通过组诗系统构建词史批评框架[6] 。
对李清照的词学评析构成核心内容:"易安才调美无伦"赞其超越历代文人的艺术天赋,"比似禅宗参实意"以文殊智慧喻其女性特质[1] [2] 。评李煜词作时,以"谁遣斯人作天子"探讨帝王身份与词人天赋的矛盾,通过"江山满目泪沾衣"揭示其词中家国哀思。
禅理交融:运用"文殊女子定中身"等禅宗意象,将词人特质升华为智慧象征[1]
史论结合:通过'百代才人拜后尘'建立历时性评价维度,串联起唐宋至清代的词史脉络[1][2][6]
语言风格:采用"炼处可夺梦窗之席"的凝练笔法,既有"平白细腻"的直述,又含"奇特语意"的隐喻[1]
该组诗与谭莹《论词绝句一百首》形成创作对比,前者以"飘逸神化"见长,后者侧重考据实证[6] 。作为清代系统化词学批评的代表,其"知人论世"的评析方法影响了晚清词论发展[4] [5] 。在《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等后世文献中,其诗句常被引为经典词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