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语包含"购"(购买行为)与"销"(销售行为)两个并列要素,"两旺"强调买卖双方交易量的同步增长。在经济学语境中,特指商品流通环节中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的市场状态[2] 。其核心语义特征表现为:
交易主体双向活跃
商品流转速度加快
市场价格趋于稳定或合理波动
宏观经济分析学者在构建经济景气指数时,将"购销两旺"作为判断市场繁荣的核心观测指标。典型案例如2007年农资市场数据显示:
全国31000个调查样本显示交易活跃度激增
仔猪价格季度指数达180.74(2007年第四季度)
机收作业费用同比增幅超过6%
农民实际购买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2%
商品市场动态在特定商品领域,该成语用于描述季节性交易热潮。如山西临汾2013年中熟桃上市期间呈现购销两旺: - 日均交易量突破季节性峰值 - 价格维持在合理波动区间
商业周期对比与"明日黄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市场活跃期的时效性特征。例如中秋月饼市场:
节前呈现购销两旺状态
节后单日销量下降超过80%[1]
2006-2007年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变动:
化肥类产品价格年均上涨9.8%
农用柴油价格涨幅达14.2%
农民实际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同比上涨12.2%
与"门可罗雀"构成反义关系,前者强调市场冷清,后者突出交易繁荣。在应用场景中:适用于实体商品交易场景[1] ;需配合具体数据支撑方显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