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会主要是在每年的岁时节令进行,比如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四月的清明节、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等等。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是否过会、什么时候过会、过会的规模、过会的内容、过会时候邀请什么参加等等,各地都有约定俗成的讲究。过会也随着家族内部是否发生事情而进行,比如老人过世、子女婚嫁等也要过会。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过会者,乃京师游手扮作开路、中幡、杠箱、官儿、五虎棍、跨鼓、花钹、高跷、秧歌、什不闲、耍坛子、耍狮子之类。如遇城隍出巡及各庙会等,随地演唱,观者如堵,最易生事。”这是北京过会的情况,但各地大致相仿。
过会指的是“忙罢会”,一般在夏收大忙后,六月前后,逢单日过会。一般在周围数十个村里轮流过会,在关中周边地区盛行。 亲戚们在约定的日期、约定的村落过个节。夏收结束,亲戚相聚,互谈春播夏收的生产、生活,传经取宝,商讨秋播后田间管理。因为农闲,出嫁的姑娘大多在此时回娘家,故有俗语“麦梢黄,女看娘”。
不知道从哪个年月开始, 在陕西关中农村,每年夏忙过后,大致是农历的六、七月份,当地农村都要以村子为单位,每村统一固定一天,用于集中招待村民的全部亲戚来村里相聚,比如张村6月23日,李村7月初1,王村7月初3,赵村7月初6......关中人把这种集中待客的事情叫做“过会”,也有人叫作“7月会”
由于是整个村子统一都是一天待客,而且年年如此,时间不变,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中国民俗。大家不用通知,到时候走舅家,走姑家,上姨家,串姐家.....就成了一种必定要去的事情。对于过会的村子,这一天就格外的热闹,村子里除了比平时人多以外,各种小商小贩也不失时机地凑过来,就连要饭的丐帮,也来凑热闹,而且往往成果十分丰厚。
关中人为什么要“过会”?其原因不得而知,但是这种风俗已经形成下来,是想拦住也拦不住了。
记得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也不知道是那股思潮影响的,上边突然提出来要取缔这种“过会”的旧风俗,说是要破四旧,不让大家固定一天走亲戚。但是,每年到了这一天,各家的都还是照走不误。当时村干部想了很多办法阻止外村人来本村走亲戚,却怎么也阻止不住。有的竟然给村口放一些干活的工具,比如板车之类,挡不回去的,就让他们给当村的生产队拉土干活,呵呵,可是这些外村人不听村干部的,就在村口耗着,更有甚者,甚至把交给他们干活的板车之类农具拿回自己的村子,直到干部们好不容易找到,再到别的村子去讨要,还要费不少口舌。而当这些没有善待别的村子来走亲戚的村干部们,到别的村子去走自己的亲戚的那一天,可想而知,其所享受的礼遇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后来,四人帮被打倒了,村里的“过会”还在不受干扰的延续着。
关中农村地区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式“过会”,人们不得而知。到是在那次破四旧的过程中,在走亲戚的和村干部们讲理的过程中,隐隐有人得到了一些并没有人证实的说法:一是夏收结束了,可以松一口气了,来看看亲戚们的收成如何,也和亲戚们交流一下经验,二是夏粮生产是龙口夺食,随着紧张的生产活动告一段落,麦子已经晒干入仓,新麦子,磨新面,压出新挂面,送给亲戚尝一下;三是夏收太忙,无暇看望,得一空闲,大家在一起聚一下,交流一下感情……其实,说法再多,也不外乎是增进交流,增近亲戚之间的情感而已。个人觉得这种方式非常质朴,不像许多人无事不登三宝殿那样市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