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颊纹栉眼鰕虎
第一背鳍:Ⅵ;第二背鳍:Ⅰ,11~12。臀鳍:Ⅰ,11。胸鳍:18~19。纵列鳞52~56。背鳍前鳞0。体延长,前呈圆筒型,后侧扁。标准体长为鱼体高的4.5~5.2倍;为头长的3.0~3.3倍。第一背鳍较第二背鳍高,鳍棘不特别延长如丝,长度短于头长,标准体长为棘长的4.0~4.6倍;尾鳍圆形,与头长约等长;两腹鳍愈合,但基部无膜盖,故不形成吸盘状,末端可延长至肛门位置。体呈白色至灰色,体侧有4条由橘色小斑组成的纵列斑纹,第三条的斑点最大,也比较长。在颊部与鳃盖上有两条断裂的橘色弧形斜斑,有时斜斑会有蓝线边缘;吻背无V型条纹;眼睛之后至背鳍起点亦有点状斑纹。胸鳍具有白色条纹。西昔尔栉鰕虎(Ctenogobiopscrocineus)为本种之同种异名。(林上智、林沛立编写2012/10)
暖水性沿岸底层小型鱼类,栖息于珊瑚礁区的沙地中,与枪虾营共生生活。杂食性,以藻类及底栖生物为食。
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海域,由红海至台湾。台湾分布于南部海域。
小型鱼类,不具渔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