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株洲市株洲县了解到,28日至30日凌晨,在横亘湘江的株洲航电枢纽工程上游,有人发现江面上漂浮着大量死鱼。这些鱼,种类繁多,个头小的重量1公斤左右,个头大的重达十多公斤。闻讯赶来的一些人,有的驾小船到河面打捞,有的用各种运输工具在江边收购。 共10张 株洲霞湾上万吨的污水直灌湘潭污染湘江照片
湘江上大量死鱼的出现,引起了附近居民的担忧。在株洲县,有人对自来水安全问题产生了恐慌,更有人对集贸市场出售的鱼退避三舍。但据当地干部介绍,株洲县城自来水水源地位于湘江支流渌江,受污染的可能性不大。
记者随后联系湖南省环保厅。环保部门介绍,8月28日,环保部门接报在湘江衡阳市大源渡水域发生了死鱼事件。9月27日、28日,在湘江湘潭县茶恩寺、株洲县朱亭江段再次出现死鱼现象。湖南省环保厅接到报告后,派出了专业检测人员对相关江段进行水质监测。经对23个断面、49个环境因子进行检测,共获取了460多个数据。从监测数据看,湘江水质没有出现超标状况,因此尚未查清死鱼事件的污染源。
有环保专家认为,湘江在一个月左右时间内三次发生死鱼事件,似与一般工业污染引发的环境事件表现特征不符。而环保部门监测数据,也可基本排除工业污染的可能。
衡东县环保局发现,此次事件与一个月前大源渡航电枢纽上游死鱼事件从表象上看几乎一模一样。一个月前大源渡死鱼之事的原因并无最终调查结果,此次死鱼的检测结果为水中“溶解氧降低”,但缺氧原因却无法查明。而株洲市环保局监测站和湘潭市环保局也均表示,经检测发现,水中“溶解氧”偏低。 昨日,衡东县环保局一名负责人拿出9月29日的水质监测结果,说:“我们在发现死鱼的水域选择了5个点进行水样采集,对水样品的PH值、氨氮、硫化物和溶解氧等指标进行检测,除溶解氧偏低外,其他各种指标都是正常的。因此,对饮用水没有影响,衡东的自来水可以放心饮用。”
但衡东县环保局至今没有查明溶解氧降低的具体原因。“溶解氧降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天气、水流速度、温度变化等。”该负责人说,“有渔民反映,死鱼之前可能有人在湘江里投放用来捕鱼的药物。所以,不排除是人为毒鱼造成。”而衡东县环保局另一名工作人员称:“现在有很多这样的药物,主要功效就是降低水的溶解氧,对鱼的杀伤力很大,但对人和其他动物的毒性不高,没有明确指向,我们很难检测出药物的具体成分。”这些因素,给调查溶解氧降低的原因增加了难度。
昨日,记者采访了衡东县湘江流域附近的许多居民,他们都知道一个月前以及9月28日发生的死鱼事件,但很多人说:“不是所有鱼都死了,很多鱼只是浮到水面上透气,随便就能捞起来。”对于此说法,衡东县环保局方面表示:“溶解氧降低,很多鱼都会浮起来,看起来跟死了一样,但随着水的流动,溶解氧增高时,鱼又能‘活’过来。”
此前,有传言称湘江衡阳段有一艘运送化工产品的船只发生泄漏,该负责人称:“至今衡东没有发现这艘船。”此外,如果有化工产品流进湘江,应该从发生泄露事件地点一直到下游都有死鱼发生,但事实是,发生死鱼事件的水域呈点状分布,所以这一说法的可能性并不大。同时,该负责人说:“死鱼区域都分布在航电枢纽附近,8月28日衡东县死鱼事件发生在大源渡航电枢纽上游,此次事件发生在株洲县航电枢纽上游。航电枢纽附近水流速度较慢,可能和死鱼有一定关系。” 死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