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帮办(相当于副校长)伍连德博士,在上海登报征求同仁,倡议成立中国西医师自己的医学团体。
1914年5月,伍连德联络颜福庆、俞凤宾、刁信德、肖智吉、古恩康、黄琼仙等医师,在上海聚会,商议发起组织中华医学会,会上“同人等以为此事刻不容缓,乃将其具有与会资格之医生酌拟多名”。
1915年2月,中国博医会在上海召开年会。2月5日,当时已是中国博医会会员的21位医师,趁出席中国博医会大会的机会,在上海一家饭店召开会议,正式宣布成立“中华医学会”,大会选举产生了学会第一任领导集体。7月3日,中华医学会获当时设在北京的教育部批准立案。[20]
1917年1月24—30日,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大会在广州大马路青年会及岭南学校大会堂与中国博医会大会同时举行。大会对会章进行讨论修改,删去了会员分级的规定,并决定吸收在华外籍医师入会,名称为“同志会员”。有关会员权利条款规定,凡是会员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9]
1920年2月21—28日,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大会与中国博医会大会在北京协和医学校同时举行。大会联合决议向各国政府声明,严禁吗啡和鸦片等毒药的制造和输出。大会还联合组织参观了有关设备展览。[30]
1922年1月31日—2月4日,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大会在上海四川路青年会召开。大会在青年会童子部设立展览,陈列了世界上最新出版的医学书籍以及新的医疗器械与药品。[31]
1924年2月7—12日,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大会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大会通过决议,建议政府扶助学校卫生计划,重视儿童体格检查,预防学生视力不正及沙眼;与中国博医会就翻译医书进行合作,以利将来用中文教授医学。[28]
1926年2月16—22日,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大会在上海西藏路时疫医院内召开,大会修改会章,规定各支会选举一人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增设执行委员5人,《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总编辑为当然执行委员;凡欲入会者先填写志愿书,并须有2名以上会员签名介绍,征求全体会员意见后,由会员审查部评议,如有两票以上反对则不能入会;会费每人每年加至6元。大会安排了卫生展览及医疗器械、药品、医学书籍展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