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人
波斯一位无名氏地理学家和葛尔廸齐提出有两个马札尔部落,一个是仍然停留在乌拉尔山脉的曼西人,另外一个就是离开了乌拉尔山脉,前往南俄的马扎尔人。
早期马扎尔人算是游牧民族中的"少数民族",因为亚欧大陆的游牧民族多操着印欧语和突厥语,像他们这种说着乌戈尔语的非常少见。马扎尔人与突厥人、蒙古人、斯基泰人都没有多少的血缘关系,他们世代居住在乌拉尔山脉南部的低矮丘陵地带,还有一部分居住在亚欧大陆非常寒冷的北端,与当代的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是近亲。
例如公元 4世纪末期出现于黑海以东地区的匈人,他们一度被史学界普遍怀疑是曾被汉朝击溃西迁后的匈奴人的后裔,但经过一系列理论与考古发掘实物的佐证,匈人和匈奴人并没有直接关系,他们更像是最早一批南下的乌戈尔人,也就是说,匈人并不是马扎尔人的祖先。
公元8世纪开始,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生存条件的恶化,及南俄草原其他游牧部族的生存空间挤压,马扎尔人被迫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乌拉尔山,举族向西南方向移动。他们来到了乌拉尔河与顿河间的大草原繁衍生息,在这里他们接触到了其他的游牧民族如保加尔人、卡扎尔人和阿兰人,作为文明程度最低的部族,马扎尔人从邻居那里习得了如何种植粮食和打理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捉襟见肘的口粮,但是以畜牧业为祖业的他们依旧以牛马羊为生。重视畜牧的经济模式让他们是马背上的好手,能骑善射是每一个马扎尔牧民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欧亚大陆的草原带孕育出了许多勇敢善战的游牧民族
在政治上,马札尔王室向来被认为是源自外族游牧民族的贵族,最早提及马札尔人起源的,为公元9世纪东罗马帝国历史学家君士坦丁·波菲罗吉里特斯讲及,提到有一个外族人部落“卡巴尔”进入中欧。马札尔人的王室,即阿尔帕德大公被认为是可萨人所派出的。有一位可萨部落首领以马札尔人宗主的身份,任命一位名为阿尔帕德的年青贵族作为马札尔人的大公,在潘诺尼亚生活后,马札尔人仍然做为可萨人的臣下。后来在南俄因为受到佩切涅格人攻击,马札尔人前往喀尔巴阡山,有10个部落前往,原文名称为“on ogur”,即十箭与十回纥(7个马札尔与3个可萨部落)。
喀尔巴阡盆地三面环山,西面是多瑙河流经的潘诺尼亚平原,这里水草丰美、地理位置安全,周围没有其他强大的游牧民族与之竞争牧场,因而马扎尔人决定在这里扎根下来发展他们的基业。环境决定命运,马扎尔人今后的历史走向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喀尔巴阡盆地的地理人文环境。
从南俄草原到中欧腹地喀尔巴阡盆地,意味着从野蛮地带搬到了半文明半野蛮地带。喀尔巴阡盆地从罗马帝国时代起,就是罗马人与各种蛮族互相混战的桥头,直到马扎尔人入主这里之时,这里依旧是拜占庭帝国抵抗北方蛮族的最前线。文明与野蛮彼此交织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特点,在这里不同势力互相博弈的结果,往往会对巴尔干、意大利和中欧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马扎尔人不再是以往那支在欧洲边缘毫不起眼的游牧蛮族,如今他们被推向了历史的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