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旧称虾夷地,曾居住着阿伊努族人。16世纪末,松前氏渡海建造了福山城,占领了土地。后俄罗斯人南下,出于国防需要,开展了对北海道、千岛、萨哈林岛等地的探险活动,不久北海道就成为幕府的直辖地。[11] 1868年(明治元年),明治新政府决定在虾夷地设置箱馆裁判所,随即把名称改为箱馆府。1869年虾夷地改称北海道,设置11国86郡(地理分区)。同年7月设置北海道开拓使(箱馆府因此废除)之后,北海道的开拓正式进行。1882年废止开拓使,设置函馆,札幌,根室三县取代开拓使。1886年代替3县设置北海道厅。由于明治政府的政策许多日本人从内地的各地移住,开拓的热潮涌入了道内各地。 北海道简图
在1869年,明治政府要求为“虾夷地”取新的名称时,松浦武四郎以北方的“北”(きた)、“カイナー”(阿伊努族对当地的称呼)的“カイ”,以及日本对领土常使用的“道”(どう),合并为“きたかいどう”,翻成汉字为“北加伊道”;最后并获得采用,但在考量配合律令制时代的五畿七道的“东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因此转为“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12]
北海道由日本第二大岛屿(世界上第21大岛)的北海道岛和利尻岛、礼文岛、天卖岛、烧尻岛、奥尻岛等小岛构成日本行政单位“道”,介于北纬40度33分至45度33分,东经139度20分至148度53分之间;南北宽420公里,东西长540公里,西临日本海,南濒太平洋,东北滨鄂霍次克海;西南以津轻海峡与本州毗邻,北隔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同库页岛(萨哈林岛)相望,为扼控两峡的战略要地,日本北部边防前哨,有“日本北门锁钥”之称。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国后岛、择捉岛、齿舞岛、色丹岛四个岛屿,日本称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其为南千岛群岛,长期以来,俄日两国在四个岛屿归属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严重争议。 五畿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