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县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境内聚居。夏时属扬州,位于扬州地域之西境。商末后为吴地,战国时归楚。
秦始皇(前221年)统一全国后,属九江郡庐陵县。[4]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属九江王国庐陵县;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王国为淮南王国,吉水属淮南王国庐陵县;高祖六年(前201年),从淮南王国中析置豫章郡,庐陵县属之。[4]
新朝始建国元年(9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改庐陵县为恒亭县,吉水属之。[4]
东汉建武元年(25年),郡县名称和隶属关系皆复旧;永元八年(96年),析新淦、庐陵两县之间地置石阳县(县治设今醪桥镇固洲村,为吉水县前身),属豫章郡;建安四年(199年),析豫章郡置庐陵郡,石阳县属之。[4]
吴国宝鼎二年(267年),析庐陵郡之石阳、阳城地置吉阳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庐陵郡治从西昌(今泰和县城西)徙石阳(今醪桥镇固洲村一带);元康元年(291年),吉水属江州庐陵郡之石阳、吉阳县。
东晋咸康八年(342年),庐陵郡治从石阳县城徙于今吉安市区孔家湾,郡县隶辖如故。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废庐陵诸郡,置吉州,改石阳县为庐陵县;开皇十一年(591年),吉阳县并入庐陵县;大业三年(607年),改吉州为庐陵郡,郡治再徙石阳故城;大业末(615年至617年),分庐陵县水东的顺化(又作淳化、舜化、纯化)、文昌(又作永昌)、折桂、中鹄、仁寿、兴平、明德、永丰、龙云(含报恩镇)、云盖、迁恩(又作迁莺)等11乡置吉水县,县治设今文峰镇,属庐陵郡。
唐朝武德五年(622年),庐陵郡复改吉州,吉水属之;武德八年(625年),改吉州为庐陵郡;显庆二年(657年),改庐陵郡为吉州;永淳元年(682年),州治从石阳故城迁今吉安市区道署坪一带;天宝元年(742年),改吉州为庐陵郡,郡县隶辖未变;天宝十四年(755年),吉水县改为吉水镇(镇治设今城南);乾元元年(758年),庐陵郡改为吉州。
南吴天祐七年(910年,用唐年号),杨吴占领吉州,沿承唐制。升吉水镇为吉水县,以新淦为都制置使治所,领新喻、丰城、吉水3县,欲遂图虔州,旋移治吉水,寻废;南唐升元二年(938年),罢新淦都制置使,吉水由县改场,还隶吉州;保大八年(950年),吉水由场复县,仍隶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