⒉清洗。目的是为了保证粉碎机或石磨安全运转以及淀粉的重量。要求洗净土豆表面的泥土,去掉石块、铁屑等异物。
第一道清洗设备为箱式洗涤槽,手工清洗后,送入第二道清洗——笼式清洗器,洗后,由螺旋输送至粉碎机入口处。
⒊粉碎。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破坏土豆组织,使细胞中的淀粉游离出来,一般要求被粉碎的土豆枣土豆糊浆,用手捻无颗粒感为好。在粉碎时要注入清水,以加速土豆粕的流动,并使淀粉更好地分离。
设备:爪式粉碎机,生产能力为1 000公斤/小时左右。
⒋过筛。目的是为了把已经游离在土豆糊浆中的淀粉分离出来。
土豆糊浆由粉碎机出口流入振动平筛,平筛长4.5米,宽0.6米,振动次数130~150次/分,筛孔从前至后30目、50目、60目、80目渐小。平筛上喷洒清水或者红水,以加速淀粉的沉淀和分离。淀粉流入筛下,土豆渣从筛上流出。
⒌跑缸分离淀粉。目的是为了把混在淀粉中的土豆细渣分离开。
从平筛下流出的混有细渣的稀淀粉乳,比重范围1.013~1.023,pH5.3~5.4,经流槽分流至各跑缸。缸满后,搅动,颜色变深,pH5.1~5.2。经3~5分钟的沉淀,插入胶管至缸深的一半左右,用泵把上部红水打入高位槽,余下部分再用瓢撇掉1/3~1/2(主要是红水和细渣的混合物),最后制下50~60立升(视淀粉的沉淀情况而定)。再搅起归于坐缸。
在稀淀粉乳进入跑缸之前,要预先在缸内加好酸浆,这既是分离淀粉所必须的,又是为了下步养浆接种。一般加量为总容积的10~15%。
⒍坐缸养浆(发酵)。目的是:⑴生产出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物质和化学物质的酸浆,以供分离淀粉用;⑵生产出合格的淀粉,以供后面漏粉用。
通常是三个跑缸归于一个坐缸(约180立升),以老浆补满,开始养浆,即自然发酵。该缸内分固液两相,上部发酵液为酸浆,下部为淀粉。由于是自然发酵,就要受温度、接种量、土豆糊浆的浓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养浆要18~30小时完成。其感观标准是,缸上部浆液的颜色由最先的深褐色逐渐变成橙黄色(即所谓的杏黄色);缸上面的泡盖,由高变低,由白变褐;用手撩起浆液的表面,在泛起橙黄色的酸浆中间夹着棕红色的条纹(即所谓的浆道)。
在自然条件下,养浆的时间(周期长短),主要受室温的控制。如果室温在10℃以下,养浆在24小时内即可完成。如果室温在0~5℃,又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就要在坐缸内再加少量酸浆(即所谓回头浆),以加大接种量,或者加部分热水,以提高缸温,来促进养浆完成。
养浆完成后,其酸浆可直接投入跑缸内使用,多余部分放入酸浆贮缸备用。下部淀粉经过罗并入小缸。
⒎水洗过罗。目的是为了清除淀粉中残留的细土豆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