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木,高达20米;树皮灰褐色,具香气。枝条圆柱形,绿色,幼枝多少具棱角,有时呈红褐色,均具纵向细条纹,极无毛。叶互生,叶形多变,宽卵圆形、卵状长圆形至长圆形或披针形,长6-14厘米,宽1.5-7.5厘米,先端钝、锐尖至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两侧常不相等,干时上面绿带红褐色,多少光亮,下面淡绿色,晦暗,两面极无毛,坚纸质,羽状脉,中脉直贯叶端,与侧脉两面均凸起,侧脉每边约5条,弧曲,在叶缘之内网结,侧脉脉腋在上面呈泡状凸起,下面有明显的1-2个腺窝窝穴,窝穴内无毛,细脉与小脉网状,两面明显;叶柄长1-2厘米,腹面具槽,无毛。[8] 共7张 坚叶樟
圆锥花序腋生,通常长4-6厘米,具7-11花,分枝,分枝短小,末端为3花的聚伞花序,总梗长2-4厘米,与序轴极无毛。花黄色,小,长约2毫米;花梗长2-3.5毫米,极无毛。花被外面极无毛,内面密被丝状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0.5毫米,花被裂片6,宽卵圆形,近等大,长约1.5毫米,宽约1.1毫米,先端钝。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约1毫米,花药宽卵圆形,先端钝,药室内向,与花丝几等长,第三轮雄蕊长1.2毫米,花药长圆形,稍短于花丝,花丝扁平,近基部有一对无柄的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短小,长约0.6毫米,匙形,具柄。子房卵珠形,长0.8毫米,无毛,花柱短小,长0.7毫米,柱头不明显。果近球形,直径约8毫米,顶端具小尖头;果托增大,长达12毫米,顶端宽7毫米,干时具纵槽。花期6-8月,果期8-10月。[1]
生于海拔380-600米的山坡疏林中水沟旁或沟谷密林中。[1] 性喜高温多雨,稍耐荫也较喜光。生长要求年平均气温20℃以上,年降雨量1300-1780毫米,土壤为红色壤质土或黄色砖红壤,较富含有机质,pH4.5-5.5(6)。[2]
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金平)及南部(勐腊、景洪、江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有野生和栽培。[1][4][2] 坚叶樟
繁殖方法以种子繁殖育苗为主,亦可插条繁殖。
种子繁殖:果熟期采收紫黑色果实,洗除果肉后,稍晾干的种子千粒重约319克。种子富含油脂,易于失水和种仁变质。种子有短期休眠及时播种和用湿润砂贮藏,可有效地保存种子的发芽力。历时3-4(5)月,种子发芽率达80%以上。幼苗具2-3片叶时,移入营养袋在苗圃抚育成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