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脉位于中国西部地槽区与介于上述地槽区和中国东部地台区之间的康滇地轴。印支运动使区内褶皱隆起成陆,并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盆地中堆积有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燕山运动又发生褶皱和断裂。直到第三纪中期,地壳缓慢上升,经受了长期剥蚀夷平,形成广阔夷平面。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初期,构造运动异常活跃,统一的夷平面变形、解体,岭谷高差趋于明显。第四纪经历多次冰川作用。区内丘状高原面和山顶面可连接为一个统一的“基面”,“基面”上有山岭,下为河谷和盆地;横断山脉岭谷高差悬殊,大雪山就是在此作用下形成。[12]
大雪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处于大渡河和雅砻江之间,是大渡河与雅砻江的分水岭。[2] 主脉西北起于炉霍、道孚两县交界处,向东南沿丹巴、道孚两县交界地带延伸入康定县境,在康定附近折向西南入九龙县,南端与牦牛山、锦屏山相接。[1]
地理位置
大雪山地质活动频繁,产生许多褶皱和断裂。山体主要由砂板岩、花岗岩组成,以花岗岩为主。[2]
大雪山随山体抬升,河流东西坡形成高差近5000米的峡谷。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有现代冰川分布,多古冰斗、U型谷、角峰、冰碛垄、冰碛湖等古冰川地貌;大雪山东陡西缓,西高东低,西坡多宽缓的高原面及断陷山间盆地,东坡为深切割的高山峡谷。[2]
大雪山
大雪山属高原气候,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年降水量800~900毫米,多集中在7~9月;气候高寒。[2] 大雪山地势高低悬殊,自下而上处于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寒冷带、冰雪带7个气候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1]
大雪山冰山湖泊星罗棋布,10多个高原湖泊分布于内,有木格措、五须海、人中海、巴旺海等。[1]
大雪山是横断山脉东列山脉之一,横断山脉(群),世界年轻山群之一(实际是山脉群而异于普通的山脉)。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群体,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通常为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向山脉的总称。因“横断”东西间交通得名。[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