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在四名哈佛大学网球队成员的倡议下,经过当时美国和英国两国网球协会批准,促成了一场两国的网球团体对抗赛,最终美国队3-0战胜以“不列颠群岛”名义参赛的英国队。最初赛事名为“国际草地网球挑战赛”,后为纪念为赛事制定赛制和出资定制奖杯的发起者之一德怀特·戴维斯,赛事更名为“戴维斯杯”。[9]
1905年法国、奥地利、比利时及澳大拉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联队)加入赛事。1920年代,戴维斯杯参赛国已超20个。[9]
1924年,中国首次参加戴维斯杯,只不过被分到了美洲区,因为当时的赛制是美洲区6支球队、欧洲区17支球队,两个大区的冠军进行比赛,获胜者将会挑战上届冠军美国队。3名中国留美学生吴仕光、韦荣洛和徐恒前往澳大利亚,在那里以0-5输给了主队。1925年,美洲区的比赛队伍增加到了9支,首轮轮空的中国队在八进四的比赛前退赛,对手日本队直接晋级四强。[10]
1927年法国在“四剑客”让·博罗特拉、雅克·布吕尼翁、亨利·科谢和勒内·拉科斯特的率领下首次获得戴维斯杯冠军,随后法国队实现六连冠。[9]
1930年代起,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重新夺回戴维斯杯统治地位,此格局延续至1970年代才被打破,期间澳大利亚传奇哈里·霍普曼以队长身份16次捧杯,罗伊·埃默森作为球员8次夺冠。[9]
1969年,网球开启公开赛时代。1970年,参加戴维斯杯的国家首次超过50个。1972年,戴维斯杯赛制发生重大变革,废除旧的挑战赛事,卫冕冠军必须全程参赛。1974年,南非队在戴维斯杯决赛中面对退赛的印度队不战而胜,成为戴维斯杯历史上第五个夺冠的国家,随后,瑞典、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相继夺冠。[9]